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即产生系列免疫反应, 在血清中可检测出相应的抗原与抗体。乙肝病毒就是抗原,人体免疫细胞随之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可见,抗原是 “入侵者”、抗体是“自产品”。由于乙肝病毒的繁殖与病菌不同,首先在肝细胞内生产“零件”, 然后再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为完整病毒。
故病毒的繁殖多叫“复制”。HBsAg和 HBeAg都是乙肝病毒的”零件”,它们被生产出来后进入血液中,很容易应用血清免疫学方法检测到,这种方法易于在医院推广,且价格低廉,成了乙肝病人的常规检测项目。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近年来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离出前S1抗原与相应的前S1抗体;前S2抗原与前S2抗体,通称 “三对半”、“四对半”。
1、HbsAg(协助早期诊断,作为携带者指标)
乙肝病毒的外壳――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包绕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并没有传染性,但它却能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产生抗HBs,―旦人的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抗―HBs,就能保护人体不再患乙肝了。因此乙肝疫苗中的主要成份就是HBsAg。
HBsAg又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出现于患者血清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可持续存在,此时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复制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称为HBsAg携带者,小部分人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绝大多数HBV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600μg/ml之间,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肝炎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
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
2、抗HBs(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检测指标, 判断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急性乙肝病人恢复期后,随着HBsAg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现抗HBs,对HBV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此时表面抗原(HBsAg)转阴至少已1个月以上,抗-HBs于6-12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10mlu/m1抗HBs为具有免疫力的临界水平,低于此值说明免疫失败。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血中一旦出现除抗HBs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染。
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能为抗HBs产生的早期,或属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变异所致。
3、HbeAg(传染期较长,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HBeAg:HBeAg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与HBeAg对应的是抗―HBe,通过治疗及自身的免疫调节,病人血中HBe Ag消失,被抗―HBe取代,这就叫“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标志着乙肝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这是“好转”的表现。
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有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一般HBeAg阳性者,HBsAg亦为阳性。HBeAg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有时临床实验室可见到HBsAg(-)、抗HBs(+)、HBeAg(+)的模式,则很有可能在病毒编码HBsAg的基因区发生了突变。
4、抗Hbe(表示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急性乙肝示预后良好,慢性阳性示病情静止)
当血清HBeAg转阴后,可出现抗HBe,两者同时阳性较少见。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这一点与抗HBs不同。
5、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
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它提示乙肝病毒的复制,与其对应的抗 HBc是经常检测的项目。抗―HBc分为两类,一类是“抗―HBclgG”,提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不易从血中消失;另一类是“抗―HBcIgM”,提示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急性发作,过了急性期,抗―HBcIgM可消失,为抗一HBcIgG取代。
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抗HBc在血中呈低滴度且与抗HBs同时存在,是既往感染的标志,此类患者需检测HBV DNA,若HBV DNA为阳性,可确定为隐匿性HBV感染,此类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就可能激活HBV的复制导致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单项抗-HBc阳性者不能献血或提供器官等,以免传染他人。同时,他们自己也应劳逸结合,注意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乙型肝炎再次复发。如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两对半模式的临床意义
序号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体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体
抗-HBc HBcAg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出现率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1-30%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
(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
(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
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
4
-
+
-
-
-
(1)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
(2)既往感染;
③假阳性
1-6%
5
-
+
-
+
+
急性HBV感染后康复。
0.5-5%
6
+
-
-
-
+
(1)急性HBV感染;
(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
10-15%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5-15%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5-10%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
(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总之,HBsAg是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 HBsAg阳性有一定传染性,若半年内不消失,即称慢性HBsAg携带者。 HBsAg存在于唾液、汗液、 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触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一HBc是一种感染性抗体,高滴度的抗一HBc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抗一HBe是e抗原转阴后出现的一种非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巳缓解,没有明显传染性,病情在恢复。
前 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是传染性标志;前S1抗体、前 S2抗体阳性是病毒将被清除的标志,有保护作用。此外,抗一HBs是保护性抗体,在HBsAg转阴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表明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临床上常将HBsAg、 HBeAg、抗一HBc三项阳性称之为“大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每个个体中都有其固有特征。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
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恢复。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治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
不过,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或感染了其它亚型的乙肝病毒,或体内剧烈免疫紊乱,对这类患者需进一步深人全面诊治。
我院乙肝“两对半”测量值是以S/CO值计算的,S为待测样本的吸光度(A)值即OD值―病人样本的光密度,CO为Cut off值,以所用试剂盒注明的方法计算Cut off(CO)值(即临界值),并依其判定结果。所谓有反应性是指在酶免疫测定中,检测样本的S/CO值≥1.0的结果,S/CO>1为阳性,HBsAg、HBsAb、HBeAg、PreS1>1为阳性, HBeAb、HBcAb<1为阳性。
因为绝大部分HBV感染者只是携带者,但其同样会有免疫应答的产生,而得到不同的“两对半”结果模式。因此,从根本上讲,“两对半”结果的阳性,反映的只是感染了HBV,与临床病情轻重之间可以说毫无因果关系。
当人们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应尽早到医院去确诊,一定要动态医学观察、求助于专业医师共同制订合理、适当、正规的治疗措施。患者千万不要自行乱吃药,以免延误病情,使疾病恶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