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所以可怕,是因为难以治疗,痛苦,花钱,孤立感等等,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给个人与家庭沉重的压力。但是,在癌症发展成形的最初阶段,却是很好治愈的,只不过以前发现与识别的手段有限,对吧,现在技术进步虽然快,也不是所有癌症都能早期诊断的,但是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这三类消化道肿瘤,只要您愿意进行筛查,是一定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愈的。
首先是常规胃肠镜检查,胃镜从咽喉观察到十二指肠,可以发现比较明显的病变,但是对于早癌的诊断,直到出现了NBI技术与放大技术,才有了质的改变。
附技术说明: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术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优势在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如上皮腺凹结构,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这种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改变,故被称为电子染色内镜。但是只有NBI还不够,必须联合放大成像技术才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在对病灶近距离放大观察后再开启NBI模式后可以进行:
①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②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
③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段。
NB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下咽部早期癌、食管上皮内癌、Barrett食管、早期胃癌、结肠早期癌的诊断及检出率。NBI图像中血管和粘膜的颜色对比率明显更大,易于对食管上皮微血管(IPCL)的形态观察和评价,尤其是对无经验的内镜医师更易于发现病变。与组织学金标准相比,使用NBI内镜对IPCL的评价预测肿瘤浸润深度的精确性可达85%,因此,日本内镜学会建议在食管鳞癌的筛检中应常规使用HR-NBI。
来日本之前也常看NBI,不过却没有发现这东西这么牛逼,或者说是被日本人研究的这么牛。在食管里用来寻找可疑的病灶,在胃里用于判断区分早癌和炎症,在结肠里用于制订手术方案,太TM有用了。我们之前做胃镜也想发现早癌,靠什么?只能靠病理,多数情况下肿瘤不向深发展都会报个可疑癌或者不典型增生,延误临床治疗。可日本这边似乎NBI与病理的关系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只看NBI基本不需要病理就能准确判断分级分期,也不知道真有那么准还是他们在吹牛,不过,至少在NBI下面哪里最可疑,哪里最适合取病理是一目了然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