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活接触各种照明光源,如家庭照明,路灯,手电筒等,在现代日常生活中,LED、电视、电脑、手机的屏幕,照相机的闪光灯,交通指示灯,电子警察摄像闪光灯,酒吧舞厅的彩灯,射灯,以及用于工业和电子产品的新光源等等,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光的包围中。除了以上用途,对光的利用方面医学界一直走在最前列,电子显微镜,手术用无影灯,内窥镜,激光等,均离不开光源。眼科学和皮肤科学对光的应用研究最为广泛,也最有发言权。对待光污染的同时,我们要客观的评价和利用和使用光,她也是我们视力健康守护神。
眼科临床检查设备最为丰富,能完成对活体视网膜疾病的各种检测,这些检测仪器对采用普通光或者不同波长的单色激光做为光源。在治疗上,也发挥各种波长光的优势,完成常规手术治疗的目的,使治疗时代进入微创。
利用半导体、燃料或其他设备,激发单色波长或多波长的激光作为手段进行治疗,起到光凝固、气化、切割,或热效应,如488 nm,514 nm,532 nm,540 nm,647nm,670 nm,694 nm,780 nm,810nm,830nm,850nm,YAG等波长激光,结合光斑的大小、能量的大小以及曝光时间等等,在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病情之间调整这些参数,对视网膜进行检测或治疗,以控制病变的继续发展,广泛用于临床许多常见、多发眼底病,往往取得受人鼓舞的疗效,还有光动力疗法,采用激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后富含新生血管的病灶,引起光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破坏新生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以闭塞血管,使增生组织萎缩以控制病灶的扩大和发展,稳定病情。
医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需要重视
在国内,有关国计民生的许多行业的安全标准认证没有医学背景的科研人员参与,导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产品中不同层次品质的繁多,良莠不分,价格混乱,广告飞舞,报道不一。如手机对健康的影响,护眼电视的噱头,电脑辐射的影响,等等问题,引起老百姓的困惑,也让许多专业人士大跌眼睛,国内著名烟草研究专家选为院士受到国民耻笑的事件发生也就不足为奇。
有关单色可见光进行视网膜损伤的实验研究在医学界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使部分患者受益。但这些研究结果除临床外,在其他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面并未得到重视。一些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纸上,许多实用技术上在医学以外的其他行业中不能广泛应用。其原因一方面科研项目多围绕基础展开,一些实用性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与医学科研人员仅局限于自己狭小的专业范围,没有溶入到鲜活的生活中,从生活中找命题和研究方向有关。
谁为“视觉行动”保驾护航
激光医学分会作为中国光学会的二级学会虽然成立多年,也为国内激光医学的普及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中国光学学会参加不足。中国照明学会下设的视觉和颜色专业委员会也缺乏生命科学和医学专家的参与。因此需要改变当前相关学会中医学专家话语权不足的现状,扩大医学背景专家在相关专业中的参与程度。同时,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重视医学相关专家的参与,提高多学科交叉中相关医学专家的比例,从而更科学全面的评价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关系民生的基础研究,改变目前科研管理和导向的盲目。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共同传播科学思想,倡导和普及科学知识,呼吁更多的人长期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改进管理,加快家用电器照度对视网膜健康的安全标准的制定,不断健全法规,完善行业标准和体系,服务于国内民众,为“视觉行动”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