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遗传因素:
约1/4至1/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病人。
B、脑部神经生化物质(神经递质)的病理变化:
近30年来的实验室研究,证实脑部神经生化的改变对人的精神活动有明显的影响。与本病发生有关的主要是多巴胺(DA)功能亢进或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增高。
C、躯体生物学因素:
其中内分泌是重要的,大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前后发病,“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因此而得名。部分女病人于分娩后急性起病,绝经期复发的病人也较多。
D、病前个性特征:
本症患者约70%病前性格为孤僻、胆小、内向、敏感、好幻想、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
E、心理社会因素:
临床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家庭纠纷、邻里不和、亲人亡故、工作或恋爱受挫等,即病前的精神刺激。
综上所述,在本病的发病中遗传因素有重要作用,多数病人有内向的性格特点,而心理社会因素及某些身体生物学因素可能作为危险因素而影响本病的发生。
症状表现
本病的症状为复杂多样。早期症状与起病形式(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及临床类型有关。临床上以缓慢起病者最为多见。早期症状多为性格改变及类似神经症症状:如性格反常,生活懒散,不遵守纪律,好无端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或无原因的恐惧。部分病人表现为头痛、失眠、情绪不稳,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有的病人也现怕脏、怕说错话或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特征性症状和其他常见症状。
前者反映了“精神分裂”的特征,后者亦可见于其他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精神病。特征性症状可表现为思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其他常见症状主要有言语性幻听,感知综合障碍(看到别人的脸变长、眼睛一大一小或看到自己的面孔变丑陋,或感到自己的头离开了自己的身体等)和妄想。精神分裂症引起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已为医学界所关注,本文对精神分裂症与甲状腺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甲状腺素与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以及甲状腺素与药物的相关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