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组织的化学成分正常、显微结构退行性变和骨折的危险性增高为特征,它的临床表现为软弱无力、腰背痛、骨疼、骨胳变形。在早期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它通常是慢慢地、悄悄地潜入体内而不为察觉,只有当骨质丧失达30%时,才可能出现驼背和全身变矮情况,很多患者常因此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硫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往往是由于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诱发,原发性骨质疏松是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还有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不是出现在老年,而是发生在青壮年或少年,此病例多有遗传家族中. 但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是原发还是继发,都与钙缺乏关系密切。平时少见阳光或肝肾疾病、体内不能生成l.25-二羟维生素D,影响钙、磷代谢、绝经妇女雌激素减少、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均可使1,25-二羟维生素D生成减少,故这两种情况特别容易引起骨质疏松。我国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提醒人们高度重视妇女绝经后所引起的骨质疏松和男性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由于对骨质疏松症还缺乏有较的治疗,且发生骨折就难以恢复。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大多数研究已经表明,在与年龄或绝经有关的骨质丢失后,增加钙补充只能起到减少骨质丢失,维持骨量水平的作用,并不能有较而持续地增加骨量。而要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学者普遍认为,在生命前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早期)通过合理的营养和锻炼来获得遗传规定的最大峰值骨量,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我国人口摄入钙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而膳食普遍低钙的重要原因是食物搭配不当,各种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中钙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乳制品很少,因此,注意改变目前不当的饮食习惯,提倡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大豆、豆腐等),并能过食物或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经常运动,才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