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足口病简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二、什么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
肠道病毒71型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统称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常见于4-9月份。
三、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有哪些表现?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疹。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颊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痊愈。极少数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四、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该病感染方式多样,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经水和食物传播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各种生活用品如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书籍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五、如何能有效防止儿童感染?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后要认真给孩子洗手更换干净衣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不要让孩子吃手。
3、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影剧院,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4、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5、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外出回家先认真洗手后再接触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用品要保持清洁,可在阳光下暴晒。奶具、碗筷要煮沸消毒。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每次喂奶前要清洗乳房。
6、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厨房,卫生间、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7、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应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8、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孩子幼儿园入托或是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愈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