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门诊来了一家三口,妈妈无力地趴在诊疗桌前,低声诉说着女儿的病情,女儿不耐烦地站在妈妈身后。爸爸站在母女身后不断对我说:“妈妈担心女儿长不高,真的长不高了吗?”
一个月前9岁女儿竟然来例假了,妈妈心慌意乱带女儿到医院检查,经过B超、磁共振、骨龄测试、验血全面检查,诊断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医生很遗憾地对妈妈说:“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早就应该观察到孩子有早发育的倾向,早期治疗很简单,再不及时治疗,可能以后就长不高了,建议马上打针通过药物治疗。”
爱女心切的妈妈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诊断,带着女儿访遍上海各大医院的内分泌专家,今天又来到了我们门诊。听到我们一致的诊断,妈妈面无表情地走出诊室。看到这一幕我不忍心,追出去把这位妈妈单独请到了我的办公室。
原来“性早熟”像一个惊天的响雷,把这位妈妈吓懵了。
妈妈想不通,女儿才9岁多,身高149厘米,体重33.6公斤,身高体重都还算正常,怎么就性早熟了呢?9岁的女儿在班里学习很好,长得高挑,钢琴也已经过了八级,女儿还很自立,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自己打理生活、学习、活动,十分乖巧懂事,甚至有些成熟。有个这样的女儿,妈妈感到很幸福,因为不用过多地为孩子操心,无论在家人、老师还是小伙伴面前,女儿都表现得很完美。优秀的女儿一直以来是妈妈的骄傲。
但医生的诊断――“来晚了,长不高了”像一记重锤不断敲打着妈妈的心,每天趴在网上不断查找关于“性早熟”的资料,深深的自责没有照顾好女儿,每每想到没照顾好女儿,就恨得不断用指甲掐自己,仿佛这样才能缓解对女儿歉意,每天夜不能寐只能睡一个小时左右。
这位妈妈就职在一家国有单位,担任部门领导,平时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性。但自从得知女儿患上“性早熟”,原来自信、女强人式的妈妈越来越自卑,自卑到不知道该给女儿做什么吃,也不知道如何和女儿交流,女儿也开始讨厌这样的妈妈。老公理解她爱女心切,只有默默陪着她和女儿轮流到各大医院看病。得到诊断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妈妈一下子瘦了10余斤。妈妈也向我讲述了在这段时间里,曾有过很多次不好的想法,甚至有自残的念头。
听完这位妈妈的叙述,很庆幸自己把这位妈妈请到我的办公室。这位妈妈是急性应激事件引发了抑郁倾向,如果不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会非常危险,如果不幸发生,那对这个家庭就是致命打击。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妈妈慢慢放松了心情,并给了孩子爸爸的电话。通过和孩子爸爸的沟通,帮她预约三甲医院心理门诊专家去看看。
前几天这位妈妈给我电话报告了好消息,说现在睡眠好了很多,老公也请假陪她散散心,心情也放松了,很感谢我对她的关注,因为当时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女儿身上,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出问题。
这件事对我自己的触动也很大,作为一个儿科医生,从医二十几年,似乎也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到患儿身上,很少关注父母。记得飞机起飞前安全教育总是说请自己先戴好氧气罩,再帮助孩子戴好,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先关注好父母,他们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尤其是矮小、性早熟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这类人群中,不仅仅是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家长也一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及治疗,同样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最终治疗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