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况
颈椎是人体活动量最大的脊柱节段,极易产生劳损,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损伤的积累而发生颈椎退行性改变,尤其是C4-5,C5-6椎段是个多发的椎段。因为颈椎退变包括向后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基底动脉左侧和右侧的椎动脉能互相调节血流量,以应付颈椎活动造成的压迫,使血流正常供应给脑组织。例如,当头向左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发生扭曲或扭曲加大而使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这时右侧椎动脉即自动调节,以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加而弥补之,不致造成脑组织缺血。如果右侧椎动脉由于僵化或受骨刺的压迫和刺激引起管腔狭窄时,将导致基底动脉缺血的一系列表现,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患者中约70%有椎动脉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中,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在临床上也有“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症”等诊断,又称为“颈性偏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最常见的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者、久坐电脑前工作及玩游戏者、睡觉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者均可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日久致肌肉韧带痉挛,牵引颈椎变形,影响血管、神经而出现颈椎病的各种表现。临床上各个年龄段均可见到颈椎病患者,本人所见年龄最小者仅8岁。而年轻头痛头晕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查头颅ct无异常,颈椎片提示颈曲变直甚至反弓、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颈椎病表现。
二、颈椎病的症状特点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头、面部症状较多见,偏头痛最多见,一侧偏头痛约占70%,双侧都痛者占10%,表明两侧的椎动脉都有病变。其次是耳部症状,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及耳性眩晕等,发生率也占70%左右。再次是视力障碍,约占40%。影响发音的大概占20%。
(一)临床表现
1、眩晕:最为常见,几乎每个病人都有轻重不一的眩晕感觉,多伴有复视、眼震、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时,病人感到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好像自身和周围景物都沿着一定方向旋转;也有的病人感到自身和地面有移动、倾斜及摇摆感。常在头部活动,如头向上仰、突然转头或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或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或昏迷。有的病人只能向一侧转头,头一向对侧转动就易导致发作,再转向对侧则又可使症状减轻;也有的病人诉说在一边看黑板,一边低头做笔记时发作。总之,头颈部活动和姿势改变诱发或加重眩晕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2、猝倒:是本型特有的症状。有的在眩晕剧烈或颈部活动时发生,病人可突然感到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这种症状与头部突然活动或姿势改变有关。有人认为是因延髓橄榄体缺血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椎体交叉处突然缺血所致。
3、头痛:它是一种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疼痛呈持续性,往往在晨起、头部活动、乘车颠簸时出现或加重。头痛多位于枕部、枕顶部或颞部,呈跳痛(搏动性痛)、灼痛或胀痛,可向耳后、面部、牙部、枕顶部,甚至向眼眶区和鼻根部放射。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心慌、憋气以及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个别病例发作时有面部、硬腭、舌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或异物感等。因此,与偏头痛的表现相似,有人称之为颈性偏头痛。
4、 眼部症状:如视雾、眼前闪光、暗点、一过性黑朦、暂时性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复视、幻视以及失明等,这些眼部症状主要是由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视力障碍主要是由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所致,故可称为皮层性视力障碍。第3、4、6脑神经核和内侧纵囊缺血可引起复视。此外,由于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相连,故可反射性地引起视网膜动脉痉挛而出现眼痛及眼底血管张力的变化。在发作期常见眼底静脉扩张和动脉变细,在颈部过伸时尤为明显。个别病人可导致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也有人报道某些病人可出现眼睑痉挛、结膜充血、角膜感觉减退以致形成溃疡、泪腺分泌障碍、球后视神经炎、突眼、青光眼及霍纳征等症状和体征。
5、 延髓麻痹及其他脑神经症状:如语言不清、吞咽障碍、咽反射消失、喝水返呛、软腭麻痹、声音嘶哑、伸舌障碍、眼面肌抽动及面神经麻痹等。
6、感觉障碍:可有面部、口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有的伴有针刺感、蚁行感,有的可有深感觉障碍。
从上述表现可见,本病的症状很多、很杂,但仍可根据体检、x线和脑血流图检查做出诊断。该病发作时眩晕严重,易发生摔倒,故发作时应以仰卧休息为宜,且应将枕头垫低,减少颈椎活动。此外,特别要防止猝倒造成新的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