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病人45例,其中16例病人采用不同形式的动脉重建旁路手术,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旁路术1例,髂总动脉 ―股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旁路术1例,股N动脉搭桥旁路术10例,股动脉 ―胫后动脉自体搭桥术2例,N静脉动脉化2例;术后一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VCT彩超的随防,证明人造血管近期通畅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另行介入治疗7例,其中4例行髂动脉支架治疗,3例行N动脉颈后动脉球囊扩张,治疗后随访1月-6月下肢缺血得到明显的改善,效果良好。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党永康
因此,手术及介入治疗在动脉硬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病人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3―74年等,年均年63.5岁。下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肢体冷感,最长4年,最短3个月。本组21例中,有3例同时为双下肢缺血受累,其中1例接受了双下肢股N搭桥手术。21例中有高血压病史14例(66.7%),糖尿病史16例(76.2%),高血脂11例(52.4%),吸烟14例(66.7%),间歇性跛行均存在最长≤100米,15例,静息痛16例,足趾溃疡4例。
1.2 辅助检查:
21例均行下肢阶段性测压,平均踝/肱指数(ABI)0.35(0~0.83)。21例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显示下肢有动脉狭窄的改变,多数有较大的斑块,动脉血流不通。21例均行64排VCT检查,可显示出明显的动脉狭窄闭塞的平面和长度。有6例病人行DSA检查,进一步明确动脉狭窄闭塞的平面及程度。发现双髂动脉闭塞1例(4.8%),右髂动脉闭塞5例(23.8%),股浅动脉闭塞14例(66.7%)其中合并有N动脉闭塞3例(14.3%),单纯N动脉闭塞1例(4.8%).
1.3 手术方式:
本组16例均采用德国贝朗的人造血管行搭桥旁路手术治疗。1例行腹主动脉一双股总动脉搭桥旁路术,1例行髂总动脉股动脉搭桥旁路手术,10例行股N搭桥旁路术,4例行自体静脉股动脉下段―胫后动脉搭桥旁路术。
1.4 介入治疗:
本组7例4例髂动脉闭塞行英泰克球囊扩张贝朗支架植入术;3例行N动脉胫后动脉英泰克Deep球囊扩张.
1.5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心功能不全1例,肺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术后随访1-6个月,15例行彩超检查,2例行64排VCT检查,20例血管(人造血管,自体静脉)均通畅(100%),病人最长随访一年半,血管通畅。手术后患肢缺血的症状明显缓解,静急痛消失,足趾变暖、红润,行走的距离有明显的加长。术后ABI提高到0.78(0.52~1.0)。
2.讨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好发于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N动脉等中大型动脉患肢表现为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波动消失,营养障碍,趾端足部出现溃疡或坏疽。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截肢。随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寿命的延长,此病成上升趋势,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最为多见。(1)
下肢动脉闭塞症多于50~70岁之间发症。本组年龄为53~74岁,平均年龄63.5岁,50岁以下发病的多合并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白塞氏综合症),吸烟可以加重症状并使其提前出现,本组60%病人有吸烟史(>20支/日),病人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发凉,严重者出现跛行、静息痛,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顽固性溃疡。本组病人均有下肢疼痛,老乡平时讲的“老寒腿”,多为此病导致,并非风湿痛。B超检查可发现血管的硬化及闭塞情况,对此病的筛选甚有必要。我院2006年1月引进美国GE产64排VCT,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简单、快捷、经济等特点,病人易接受,21例病人均行此检查,对于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定位手术切口选择均有较好的作用,已经取代DSA成为此病诊断的首选检查,64排VCT,其对于小腿血管病变即流出道的病变判断较清晰准确,不但能较好的明确病变的程度及部位,对于血管外周的硬化斑块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带有骨骼及肌肉的图片,对于手术切口的定位、选择极有帮助。DSA对于VCT可有不同角度反应血管病变的情况,是VCT出现前的诊断金标准,本组有3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诊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治疗方面,人造血管搭桥旁路手术对于长段股动脉闭塞仍是此病的首选,10例病人采用此手术,人造血管旁路术1、3、5年的通畅率可达77%,63%,53%(2)。2例N动脉闭塞的病人行自体血管搭桥手术,自体翻转大隐静脉股N动脉旁路手术,3年通畅路率可达74.5%(3)。1例病人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旁路术(双髂动脉闭塞有VCT片),术后5日因腹腔肠管过度牵拉,导致麻痹性肠梗阻,一周保守治疗痊愈,切口有愈合较好,双下肢血供良好。另行髂总股动脉搭桥手术一例,股N搭桥旁路术6例,均成功,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流入道要有足够的压力,流出道相对通畅,此类病人多愈后良好,有一例严重动脉硬化闭塞的病人右小腿行N动脉下段的动静脉造漏,其一人造血管搭桥旁路术,因流出通道不佳,术后一个月人造血管血栓形成,再取栓后血流恢复,下肢缺血明显改善,术后2个月无再堵发生。自体大隐静脉搭桥2例,均为膝下胫后动脉搭桥,有较好的术后通畅率,3个月无自体血管的堵塞。因此我们认为,膝下动脉搭桥自体血管为首选,人造血管尽量少用。介入治疗方面,对于短段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对于5例髂动脉闭塞的病人,其中4例行介入贝朗支架植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病人易于接受,对于N动脉以下的血管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当为首选,3例病人行英泰克Deep球囊扩张效果良好,其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易于为病人所接受(5)。
病人出现严重的跛行(小于100米),静息痛,缺血性坏疽及长期不愈合的缺血性溃疡无论是有无糖尿病,都应争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挽救患肢,同时向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肢,因为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有ASO的病人30%于5年内死于其他心血管疾病(4)。
术后药物治疗对动脉硬化狭窄和闭塞本身没有治疗作用,但其可以通过扩张血管促进侧枝循环形成改善微循环,止痛改善症状,避免或推迟重建手术,维护术后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有重要的作用。患者术后需行抗血小板治疗,波力维,阿斯匹林,可按病人的经济条件选择。
静脉动脉化的病人需用华法令抗凝,有一病人用波力维、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出现血栓,手术取栓后,改用华法令抗凝,5个月未出现血栓的复发。
由以上病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段的股动脉闭塞以股N搭桥旁路手术为宜。髂动脉闭塞性病变以血管腔内支架治疗(PTA)为佳,因其创伤小重复性强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欢迎;缺点是价格昂贵。N动脉以下的动脉闭塞性病变英泰克Deep球囊扩张,是很好的选择。
因此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诊断(VCT;DSA)治疗多会有一个较好的愈后,根据病变部位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或介入治疗方式,对于病人的预后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汪忠镐,张健,主编。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4-259。
2,4,王玉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问题,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4,197-198。
3,俞恒锡,董宗俊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76例临床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4,199-200。
5,景在平,主编。血管腔内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8-2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