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是中老年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肾阳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跟痛症是跟骨周围不同的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病因病机:
1、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2、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3、跟骨骨骺炎:本症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所以本病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4、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5、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治疗建议:本病在急性期间应注意适当的休息,减少负重,控制剧烈运动。治疗方面用中药内服、膏药外敷、中草药熏洗等方法可起到缓解病痛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