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抵抗力低,上呼吸道感染、意外伤害等疾病发病率高。有些家长,缺乏医疗常识,经常自行给予一些药物治疗,但使用不当,经常诱发药物性皮炎,轻者加重原发疾病,重者危机患儿生命。比如,上述入院治疗的患儿之一,就是因为病毒性感冒,妈妈给孩子口服一些头孢类抗生素引发所致。
在这里,通过给大家解答几个家长常常提到的问题,让我们化解一些我们以前对于药疹的误区:
1、“医生,不可能啊,这个药我们家孩子都吃了10几天了,都没事,怎么会过敏呢?”
答:其实,药物性皮炎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第一次用药后,需要经过4~20天(平均为8~10日)的致敏期,机体处于潜在性变应状态,无症状,继续用药才发生变态反应。如过去用药已经使机体处于变应状态,再次用药,则24-48小时之内就会发生反应(后一种情况是家长们一般认为的过敏时限)。
2、“医生,不对啊,头孢类的药物我们孩子经常用的啊,一直没事,怎么这次发生过敏了呢?”
答:同一类药物之前口服不过敏,不代表一定不会对其过敏。因为,不同种类、不同厂家,甚至不同批次生产的同一类药物,可能由于结构微细差异是完全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青霉素每次使用前都需要皮试,就是这个道理。
3、“大夫,孩子这次头孢过敏,是不是以后都不能用头孢类的药物了?”
答: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孩子每次就诊前,都应该告知医生这一情况,避免药物性皮炎的再次发生。原因是:发生了药物变态反应的个体有可能会对化学结构相近似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少数患儿还可发生多价过敏,即在药物性皮炎的急性期,对于一些结构式不同的普通药物,也发生过敏反应。所以,急性期我们一般的处理原则就是“能不用的药物一律不用”。
4、“孩子发生药物性皮炎有什么特点呢?”
答:药物性皮炎的种类很多,这里请家长们牢记两句话:瘙痒性皮疹需谨慎、呼困喘憋立就医。多数药物反应皮疹为暗红色斑疹、斑丘疹,可以融合,重要特点是瘙痒明显,对称分布,多数可以观察,但如果孩子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头晕、憋气、胸闷、四肢麻木、出冷汗、或因呼吸道水肿或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憋气时应马上就医。
5、“常见的引起儿童药物性皮炎的药物有哪些?中药是不是更安全?”
答:常见的有四大类:①解热镇痛药: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发病最多;如阿司匹林、索米痛、安乃近等。②磺胺类药物:以复方新诺明引起的居多。③抗生素:以青霉素引起的最多,特别是氨苄青霉素。④镇静安眠及抗癫痫类: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其它药物如痢特灵、血清制品也较为常见,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药物过敏也逐渐增多了起来,而且,中药成分复杂,不容易找出哪一部分为致敏成分,所以,中药并不是一定安全。
6、“怀疑药疹在家中怎么处理?”
答:首先,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皮疹明显瘙痒的可以加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仙特明滴剂、开瑞坦糖浆等,外用炉甘石洗剂、艾洛松软膏等。有重症倾向时(患儿精神萎靡、发热、皮疹水肿明显、口周放射纹、出现水疱、口腔和眼等黏膜部位受累),立即就医,必要时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冲击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