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为发热程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发热是患儿感冒时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发热越厉害,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出现高热。因此,发热程度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些患儿虽说高热40℃,但病情可能并不严重,否则一定会表现在精神上,很可能会精神萎靡或者嗜睡,不愿意吃东西,也不愿意喝水。当然确实有很多严重感染性疾病会伴有持续的高热。需要提醒的是,对于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发热37.5℃以上必须去医院就诊。
2、遇到发热就给退热药
是否使用药物退热一定要根据发热的程度,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为高热。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仍>38.5℃则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患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持续高热,会导致人体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从而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容易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脑血管。超高热(>41℃)可以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脑炎、中暑导致的超高热都是紧急状态,需要积极处理。需要注意的是,4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慎用退热药。
3、物理降温方法实施不到位
多喝水补充体液
给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是第一要务,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各种果汁饮料都可以选择,但最好还是白开水。
温水擦拭,而非酒精擦拭
温水擦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水的温度在34―37℃比较适宜,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每次擦拭的时间>10 min。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可重点擦拭孩子颈部、腋下、肘窝、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行走处,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对于高热或者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至于酒精擦浴,因为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采用。
4、降低环境温度并不适合所有患儿
患儿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24℃,以使体温缓慢下降。切记一定不能捂汗,防止出现捂热综合征等。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其体温就会慢慢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患儿发热的早期伴随有畏寒、寒战,则不适合这种方法。
退热贴的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贴由于面积很小,退热效果有限,对于高热的患儿会舒适一些,是一种辅助措施。
不宜进行冰敷
由于冰敷太冷,可能会引起患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的患儿更不能用冰敷。
5、退热效果好的药,就是好药
如果经过多喝水和物理降温患儿还是高热不退,特别是超过38.5摄氏度,一般就要使用退热药物。有人以为退热效果好的就是好药,实则不然,一定要兼顾该药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退热药的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成正比,效果越好,不良反应越大。相对来讲,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比较好,相对不良反应小,正常剂量下基本安全,是目前的最常用的儿童退热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