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局限于舌咽神经或者迷走神经的耳咽支分布区--舌后、咽喉部可放射至外耳的发作性剧烈疼痛。该病发病率远低于三叉神经痛,二者之比为2:100。多见于中老年。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微血管压迫舌咽神经可能是主要原因。小脑后下动脉等血管压迫舌咽及迷走神经,造成舌咽及迷走神经的脱髓鞘改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引起疼痛。
在临床症状方面,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年龄多在35岁以后。疼痛局限于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耳支、咽支支配区,即咽后壁、扁桃体窝、舌根和外耳道深部等,可向外耳、下颌和齿龈放射。一般为单侧性,双侧仅占2%。疼痛如刀割、针刺、触电样,骤发,程度剧烈,历时数秒至1分钟不等,每天发作从几次至几十次。在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静止期,有时静止期长达1年以上,但不会自愈。疼痛通常由进食、吞咽、说话等动作诱发。约10%的舌咽神经痛合并三叉神经痛。用4%可卡因或1%邦托卡因喷射咽后壁或扁桃体区,若疼痛消失可与三叉神经下颌支痛鉴别。
舌咽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不依靠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如CT、MRI、DSA等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是指舌咽、迷走神经的根部受到异常走形血管的压迫引发疼痛的病例。继发性舌咽神经痛是指口咽部或桥小脑角肿瘤引起的疼痛。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原则:应在明确诊断后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再采用非药物治疗。凡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也可应用于本病。常用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纳、七叶莲、巴氯芬等。神经阻滞治疗:方法为经皮穿刺颈静脉孔射频治疗,适用于:1、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者;2、高龄或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3、合并多发性硬化的病例。此种治疗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疼痛复发率高(23%-54%)及神经损伤导致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声音嘶哑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其他手术方法皆因治疗效果差,手术合并症多,现以较少采用。手术治疗适用于:1、药物或经皮穿刺治疗失败者;2、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无严重器质性病变,能耐受手术者;3、排除多发性硬化或桥小脑角肿瘤等病变者。多数患者手术后疼痛即可消失,92%的患者可治愈。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舌咽、迷走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舌咽、迷走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舌咽、迷走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舌咽、迷走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舌咽、迷走神经的正常功能,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随着该项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其具有的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以及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等特点,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是目前舌咽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毫无痛苦。手术切口在患侧耳后发际内,长约3-5cm,在颅骨上钻一直径1.5cm小孔,整个手术操作过程是在显微镜下完成的,保证了手术的精细程度和安全性,手术时间约1个小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