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食管由后纵隔通过膈肌后部的孔进入腹腔,此孔称为食管裂孔。胃贲门部及食管腹段或腹腔内脏经此裂孔及其旁突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hiatalhernias).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时,也可分别存在,认训并区别此二者,对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病因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孙潮涌
症状
病人来门诊时,主诉有典型的症状,如灼心及反酸,或有不典型症状如喉头异物感、声嘶哑、癔球症、吐酸水、胸痛、阵发性咳嗽。哮喘和吸入性肺炎及其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状,应考虑返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如给予抗酸治疗能缓解症状,则大致可以确诊。为证实诊断,应作食管镜检查及24hpH监测。 X线检查:内腔镜检查为诊断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方法。钡餐检查最为常用,但需用手法帮助才能显示出疝。令患者左侧卧位,头低,当胃内充满钡剂后,以手压迫腹部,令患者用力摒气,此时可出现裂孔疝指征:膈下食管段(腹段)变短增宽或消失,贲门部呈现幕状向上牵引,膈上可见胃囊,膈上出现食管胃狭窄环(Schatzki环形狭窄),此环相当于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有食管狭窄时,粘膜变形,管腔缩窄。短食管时则膈上有粗大的胃粘膜,食管胃交界点因瘢痕收缩可上升至第9胸椎水平。作钡餐检查时,用以刺激返流的手法中,以Muller手法比较有效(呼气后关闭声门,再用力吸气以增加胸内负压,促使胃内钡剂反入食管);有人用“饮水”方法;让病人喝水入胃,与钡剂相混合,然后挤压腹部。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将上胃造影做成录像带,以便反复检查。多数人认为有裂孔疝时不一定有X线上的返流征象;而有返流征象时不一定有裂孔疝。有幕状牵引者是否诊断为裂孔疝,意见尚不一致。正常食管壶腹不应误认为裂孔疝,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发生裂孔疝和胃液返流征象。硬皮病和贲门失弛缓症时食管缺乏蠕动功能,也要和裂孔疝相区别。如发现食管有机械性缩窄,应作多方面观察。以区别新生物、溃疡性良性缩窄或食管动力性疾病,一般认为,放射科医生关于缩窄原因的报告只能作为诊断时的参考,对每位病人必须有组织学诊断。
食管裂孔疝X线钡剂造影:胃粘膜呈幕状牵引食管裂孔疝X线钡剂造影:膈上见胃囊食管裂孔疝 X线钡餐造影:Schatzki环上移,胃粘膜上牵内腔镜是诊断食管裂孔疝仅次于放射学检查的方法。纤维胃镜较金属硬管镜检查时安全、痛苦小,并可同时检查胃和十二指肠,以排除引起胃压升高的因素,且可多次使用,检查方便。如有裂孔疝时可见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呼气和吸气时均呈开放状态。正常情况下吸气时食管胃交界点下降,如有疝则不变位,食管镜内出现胃液的水平较正常时高。如为返流性食管炎时,通过胃镜可观察到红斑、溃疡的数目、尝试及其排列情况,溃疡出血,粘膜糜料及缩穿等。如果经过呼吸周期而贲门呈开放状,这是返流的另一指征。如病人主诉主要是吞咽困难,应用于“丁”字手法,从下面观察贲门,也许可以排除早期癌在此区的存在,将胃镜后退到食管。细心地逐步检查十分重要。如发现食管缩窄及严重食管炎,或怀疑有Barrett柱状上皮,应作多处活检,食管溃疡也可以发生恶性变。当不能排除癌,则使用金属硬镜作深部活检以明确诊断。对某些食管缩窄的病例,在初次作内腔镜检查时,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及观察扩张的疗效。如怀疑返流,或发现裂孔疝而无返流症状,放射造影也无返流征象,应考虑行食管功能检查。当病人的主诉是吞咽困难时,钡餐造影和内腔镜检查优于食管功能试验;当吞咽困难不是一个主要症状,钡餐检查双阴性,则首先考虑作食管功能试验,明确诊断后也许避免作内腔镜检查。食管功能检查可在门诊完成,包括食管测压、标准酸返流检查、利用pH电极放在食管内作酸清除试验和酸灌注试验。对较复杂的病例,可住院作长时24hpH监测和连续测压,以提供更多的资料。
食管测压:食管腔内压在不同平面同时测量时,可提供食管运动参数。近年来,国内研制出多导微气囊式测压法,更为简便、安全,可重复使用,食管炎时下段食管蠕动幅度低、无蠕动或蠕动不正常,正常时2.67kPa(20mmHg)为高太带,低于1.33kPa(10mmHg)时易发生胃液返流。压力测量可以鉴别心肌梗死、胆道疾病引起的不典型疼痛。标准酸返流试验:向胃内注入0.1mol/LHCL150~300ml,缓慢拉电极。电极置于下食管高压区上5cm处。测量5、10和15cm不同点的pH值。同时配合Valsala手法(声门关闭强行呼气,以增加胸内压力)和Muller手法9呼气后关闭声用力吸气,增加胸内负压及改变体位,诱发胃食管返流),pH<4持续5min以上为阳性。此检查对临床其他方法诊断不确切时很有帮助。正确时胃内 pH值为1~4,高压区食管内pH值为5~7。如用pH电极测量自胃至食管下括约肌2cm以内,pH值自2~2.4变为6.5~7.0时,说明贲门功能正常。酸清除试验:pH电极仍放在高压区以上5cm处,将15cmml0.1mol/LHCL经导管近端注入食管中段,要求病人每隔30s吞咽一次,以排除食管内的酸液,记录pH会晤上升到5以上所需的吞咽次数。正常人在10次以下。此方法不能证实有无胃液返流,而只说明食管炎的严重程度。酸液灌注试验:如返流症状不明显,可使用此法检查。导管仍放在食管中段,其近端放在病人后面,以Y形管连接两个静脉液瓶。一瓶装0.1mol/LHCL液,另一瓶含生理盐水。每瓶液体分别灌注约10min,病人对灌注的反应由观察者记录。如灌注酸液引起自发性返流症状,而生理盐水无反应。阳性酸液灌注试验说明病人的症状是由酸性返流引起,而非食管运动障碍所致。
长时pH监测法:以前作过食管手术的病人,合并其他疾病者,怀疑有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患“心绞痛”的病人,为其使用24hpH连续监测可提供宝贵的诊断资料。作系列标准的食管功能试验测定后,pH电极留在远段食管高压区上面5cm处,连接电极于条幅式图表仪,经pH计量器作记录。24h内记录病人的活动和症状。在这段时间内病人正常进食,但限制水分和食物品种,使其pH值>5。返流发作的次数可以在仰卧和直立两个体位,根据发作频率和时间长短作数量测定。当pH值高于7,可定为碱性返流。目前认为24h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返流最可靠和最敏感的方法。可以连续记录10、12、24h食管pH值的变化。检测指标有:①24hpH<4的次数;②pH<4占总时间的百分率;③pH<4超过 5min的次数;④最长酸暴露时间。这些测出的数值可与正常人作对照,即可作出胃食管返流的诊断。最新一代24h食管pH、压力同步记录仅,受检者完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现国内已研制生产。近年来,用超声波检查食管胃贲门部,测量食管腹段的长度,对诊断较小的裂孔疝,较之钡餐X线检查更为有效。用磁共振检查食管旁疝,能较清晰地判断出疝内容的性质。
检查:体检发现:无特殊。
辅助检查:主要依靠x线检查确诊,常规胸部透视及胸部平片注意在心脏的后方或心影两侧有无含气的囊腔及气液平面,吞钡检查时注意有无膈上疝囊和疝囊内出现胃粘膜影,并观察膈上食管胃环的出现。如钡餐检查出现上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征象,滑动型裂孔疝的诊断基本可以成立。内窥镜检查可用于排除食管溃疡,炎症、狭窄及占位性病变等,可见到齿状线上移。
鉴别:此型最常见,约占全部裂孔疝病例的90%。但是,如不合并胃食管裂孔开口的直径稍扩大,膈食管膜伸长变薄,使胃贲门能向上滑入裂孔,继而进入胸腔。覆盖裂孔及伸入食管壁的腹内肌膜并无缺损或裂缝,故此疝并无真正的疝囊。在钡餐检查时发现有此疝的大多数病例,其膈食管膜伸入到食管壁粘膜下层的部位仍在正常位置,即在食管胃接合部以上3~4cm(鳞状上皮细胞与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因而无胃食管返流症状。较大的滑动型裂孔疝在病人休息状态下,即可在钡餐检查时发现,有一个>3cm的胃囊突入胸腔,常伴有没程度的胃食管返流每时征。手术中可发现这些病例的膈食管膜,其伸入食管壁的位置较正常人靠近胃食管接合部,这样低位的伸入,是否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尚不清楚。此疝较少见,约占全部裂孔疝的2%,但由于腹内脏器疝入胸腔,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疝的膈食管有缺损,通常在裂孔的左前方,偶尔在右后面。由于此缺损的存在,使腹膜能通过此缺损成为真正的疝囊,相邻的胃也通过此筋膜的缺损疝入胸腔。由于膈食管膜不能长期限制上移的胃,而且在部分时间胸腔压力低于腹腔压力,此缺损必然进行性扩大。在后期,全胃均可疝入胸腔,而贲门仍被膈食管膜部分固定在原处,幽门已向其靠近,胃可以发生旋转、扭转、梗阻和缩窄,胸胃扩张破裂,如延误诊治,任何一种并发症均可导致死亡。正由于上述原因,即使尚无明显症状的食管旁疝,也应考虑及早手术。食管旁疝图5食管旁疝全胃疝入胸腔随着Ⅱ型疝的增大,膈食管膜通常变薄扩张的胃不断变形,向上拖拉胃贲门部,一旦使其疝出食管裂孔,达膈肌之上时,称为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有人认为,当多个腹部脏器,如结肠、小肠同时进入食管旁疝囊时,应称为多器官裂孔疝(Ⅳ型)。混合型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多见男性且年岁较大,其临床症状是由于胃食管返流或疝的并发症引起。滑动型裂孔(Ⅰ型)很少引起症状,只当合并病理性返流时才出现特殊症状;食管旁疝可以引起症状而无返流,症状是由并发症引起。食管旁疝病人的临床表现因疝内容不同而异,其共同的临床特点是进食时过早感染饱胀,大量进食后呕吐、上腹不适、吞咽困难、胸仙咯咯作响。吞咽困难是疝出的内脏从外侧压迫食管所致。疝入胸腔的内脏挤压肺脏并占据胸腔的一部分,可引起饭后咳嗽和呼吸困难。如并发疝内容物梗阻、纹窄、坏死或穿孔,则病人有休克和胃肠梗阻症状,严重者常可致死。胃液返流表现为胸骨后不适和反酸,不适的部位自剑突下至咽喉部,重时有灼心感。症状可因玩耍、举重、用力大便而加重,进食或服用抗酸剂而缓解。上腹痛的感觉常不典型,可能是急性食管挛引起。痛的性质与消化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胆绞痛、心绞痛相似,要注意区别。裂孔疝的痛向下背部放射,甚至向上肢和下颌放射,可因吞咽活动而诱发,因热饮或饮酒而加重,如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应将病人先收入监测室进一步检查。胃液返流还可以引起咽痛,口腔灼绕感,甚至刺激声带而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是胃液返流的一个常见症状。在某些病人可无食管炎,吞咽困难可能由于不同程度的食管痉挛或食管收缩欠佳造成。有食管炎的病人,当发展到明显缩窄时,吞咽困难只在进硬食时发现,吃热食、饮冷饮料或喝酒均可加重灼心感。随着食管缩窄的加重,返流至食管的胃液愈来愈少,灼心感也逐渐减轻。由弥漫性食管痉挛引起的吞咽困难与缩窄引起的不同,前者为阵发性,无论吃固体或液体食物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例,胃液返流始吞咽时有困难或感到颈部有肿块,常被误诊为癔球症。少数病人的吞咽困难因食管内有食物阻塞而滴水不入。由胃液返流引起的误吸,常见于夜间仰卧位返流模式的病人,通常因咳嗽误吸而迫使病人苏醒。严重的误吸可引起肺脓肿、反复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症。早晨声哑是夜间误吸的另一个症状。胃液返流偶尔引起哮喘,引问题尚有争论。但是,一位哮喘病人可因胃液返流而更频繁地发作。返流性食管炎引起出血不多见,溃疡型食管炎的出血可以是慢性小时,大便潜血阳性,可导致贫血;也可以是急性大量出血、呕血或黑便,导致出血性休克。大便出敌国的原因多由于食管弥漫性溃疡出血或由于在远端食管排列的胃粘膜区穿透性溃疡引起,这些病人急需手术治疗。
大多数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症状较微,国人轻、中度食管炎多见,这些病人应先作内科治疗。可服制酸剂,调节饮食,避免腹部压力升高的活动,睡眠时取高枕位、左侧卧位等措施。如返流性食管炎已发展到Ⅲ级,为避免出现食管狭窄,应考虑手术。食管旁疝不管有否症状都应及早手术治疗;混合型裂孔疝也应手术治疗,以避免并发胃梗阻和纹窄。关于返流性食管炎的内科治疗,如用抗酸药、藻酸或抗酸复方药均可缓解症状,使炎症减轻,但多数采用H2受体阻滞剂,其疗效比较肯定。对重症病例,奥美拉唑(洛赛克)优于常规剂量的雷尼替丁。所有抗酸药虽有近期疗效,但并不能改变其自然病程,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最终还需要作疝修补及抗酸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外科治疗食管裂孔疝主要考虑其解剖缺损本身。食管旁疝、混合型裂孔疝和多器官裂孔疝可能并发胃壁或其他疝出的腹内脏器钳闭或绞窄,由于巨大疝内容物挤压肺脏,尽管无明显症状,也应及早手术。无症状的滑动型裂孔疝只在门疹随诊,不必手术。有返流性食管炎的滑动型裂孔疝,在其发展到溃疡型食管炎、食管缩窄或出血,或由于返流引起肺部反复感染,应考虑手术治疗。关于柱状上皮覆盖的食管。为预防癌变,也有人主张手术。手术禁忌证:有急性感染,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和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和晚期癌症病人均禁忌手术。食管裂孔疝多发手在老年男性,年龄本身不是一个手术禁忌证,除非有明显的衰老体征。
2.手术方法选择 治疗裂孔疝与返流性食管炎的手术应包括修补松弛的食管裂孔,延长并固定膈下食管段,重建抗反酸的活瓣机制几个步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手术要根据具体病人和外科医生的情况而定。选择手术方法前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胸部或是腹部径路手术不利;病人是否有过抗返流的手术史;是否需要切除食管或作食管肌层切开;以及病人体质如何?外科实践说明,对广泛和严重食管炎病人,胸部径路有利于游离食管及容易作胃底操作;以前作过抗酸手术由于游离食管不免而失败需再作手术的病人,应采用胸部径路。在肥胖的病例,经鹏切口暴露较充分,较昂扬处理合并的肺部或纵隔疾病。食管炎已被控制又不太肥胖的病人,作第一次抗酸操作时,可采用腹部途径。合并有需作手术的腹部疾病时,也可经腹径路。修补食管旁疝多经胸部或腹部徇私。关于缝线,以前有人用过吸收缝线和耐酸的吸收缝线。目前,大多数外科医生采用不吸收缝线和无创不吸收缝线。目前,为修被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及纠正胃食管返流的手术有胃底折叠术、部分胃底折叠术、解剖性修补及使用韧带瓣修补等操作。
胃底折叠术:1956年,Nissen报道了胃底折叠术,并于1963年报道其早期结果。1973年Rossetti报道其改良的胃底折叠术。 Nissen称他的胃底折叠术为“瓣膜成形术”。用胃底完全包绕食管下段,并缝到食管右侧小弯侧。这样,胃内的正压传到围绕食管的这个新建的“衣领”并压迫食管。当胃内压力这种单向活瓣的功能使食物可以由食管进入胃内,但不可由胃返流入食管。此手术875病人的症状消失,手术死亡率为0.6%,术后疝与返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约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