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到了医院,会为看哪科发愁吗?
选择了适合你的医院,那么到了医院里你能清楚地知道你要选择哪个科室去诊治吗?
也许你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很多情况下你自己一时无法辨别清楚自己的病症,所以当然也比较难确定要看哪科。选对了,可以节省时间,选错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所以,在看病之前,对“诊室”下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很多医院都设有问询台和导诊台,大家可以先去询问然后再挂号。
一般而言,所有因外伤、烧伤、肢体感染、损伤等需要就医的,都要看外科,特殊部位如眼睛要看眼科,牙齿要看口腔科,女性生殖系统要看妇产科,14岁以下的患者要看儿科。
有时看外科后还要看内科,如老年患者外伤后,可能诱发内科疾病,如外伤后的心肌梗塞,有时是内科疾病造成的外伤,如脑中风、癫痫,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有些疾病,如关节疼痛,如果有风湿免疫科可以先看风湿免疫科,但有时候要看骨科,如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功能障碍等都需要看骨科,再有,还有一些情况两科都要看。
假如你生病了,如果是在24-48小时突发的,要看急诊,三天及以上的要看门诊,门诊不是24小时值班,要注意就医时间,不要把属于急诊范围的病挂门诊号,门诊范围的疾病病挂急诊号,因为范畴不同,医生的配备,仪器设施都不一样,有时药房的药品也不一样,如果选择不好就得不到满意的就医目的。如需看急诊的,你看普通门诊会给就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是化验和其它检查的安排不一样,检查报告出来的时间不一样,会影响诊断与治疗结果,医生还需要把你转到急诊向有关医生交代病情。如需要住院,医院也是首先收治急诊的患者。同样可以看普通门诊的,如果看急诊也是不科学的,在急诊主要是"应急",有时你很难有机会详细述说自己患病的经历,也达不到你满意的效果。具体什么情况下看哪科在以后的内容中我将会详细进行说明。
2、你想看哪位医生?
有人看病喜欢看老医生,看专家,其实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如果是做手术,老医生的体力、准确度都受限,最好是选中年人(45-55岁),他们看过的病人在数量上已经积累了很多了,但是和年纪较长的医生相比,他们的精力更加充沛,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研究成果的新进展的了解、接受、掌握的程度都比较快,所以他们应该是更合适的人选。
如果你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看该病的专家确定治疗方法,很有必要。但是什么样的专家是适合你的专家呢?有的人从学医开始,一直都在上学,临床干的较少,文章不少,也拿了博士学位(有临床型与科研型),但并不说明他就是你所需要的专家,这个时候,临床型的专家可能更适合你。这些信息,在每个医院的挂号处都会有详细的介绍。
如果你是第一次就医,最好是找综合实力好的医生,如大内科医生、全科医生等,他们可以帮你判断是整个身体的哪个系统、哪个器官出现了问题?然后进一步帮你选择相关的检查,介绍你到相关专家那里去就医。而第一次就诊就去找过于专的医生,往往会由于他专业的限制,不能给你带来满意的效果。而只是发生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就去找专家,只会是浪费双方的时间。
还有人看病喜欢找熟人,但其实这样未必好。因为医生和患者彼此太熟悉,碍于情面,有些事情医生可能不便和患者述说或检查,这样往往会造成误诊或漏诊。所以,我建议,如果你有熟悉的医生,你可以先向他咨询你这样的症状应该先看哪科?看哪位医生?或者把资料给你熟悉的医生,不告诉他是谁,他会很客观地说你的病情。
有人对医生性别也有选择,如妇产科医生,往往希望女医生看病,其实,许多好的妇科医生都是男的,也许是异性容易产生同情心,他们看病的态度会更亲和。
说来说去,其实不管看什么样的医生,大家都会选择去看好医生。那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呢?我认为,如果医生只有好的医德,没有专业技能,这样的医生肯定没有用,当然也称不上是好医生;如果只有好的专业技能,没有好的医德,这样的医生又很可怕。如果不负责,他说的话会影响一个人的决定。因此,既要有高尚的医德,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才是好的医生。
医生和病人应该是朋友,病人应该有自己信任的医生,不要频繁换医生,如果确实在治疗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个时候也可以让自己信任的医生帮自己分析该看哪个医生更合适,这样不会有盲目性。
3.如何叙述清楚自己的病史与病情。
要治病首先要告诉医生哪里不舒服,如果见到医生只说一句“我不舒服”或者“我的头不舒服,我的脚不舒服”之类的话,即使医术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难以迅速地诊断出你的身体究竟是什么系统、什么器官出了问题。所以,在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情的时候,你需要向医生说明你最难受、最痛苦的是什么?或最困扰担心的是什么?
把产生或导致痛苦的发生、变化都要讲清楚,让医生帮你判断。如果是言语困难的老人或小孩,你要把你所看到的情况和了解的情况告诉医生,随时想起或找到过去的病历或检查报告之类的资料交给医生,不要自己取舍,如既往的心电图,即使是正常的,对于医生判断你的心脏状况都是有帮助的,医生需要了解的是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才能判断哪些是新发生的,哪些是既往就有的。因此你的发病真实情况即病史,包括发病的原因、加重或缓解的原因等等对医生的判断都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能清楚地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病情,自己首先要学会观察清楚自己发病的过程,或者要让家人了解自己发病过程的人,包括护理看护的人。在向医生详述患病经过的时候,要有重点,尽可能把不舒服的器官和产生的症状全部告诉医生,不要隐瞒病史,好让医生判断病史与发病之间的关系。紧急情况下,医生问话可能简明些,可能随时还要追问病史,因此,患者身边要留了解情况的人。包括都吃过哪些药?
如:一65岁的老年男性突然昏倒在大街上而被人送到急诊室,当时意识不清,
医生检查:血压210/130mmHG(28.0/17.3kpa),脉搏110次每分,规则,体温353℃,皮肤湿冷发黏,口角流涎。
她的妻子告诉急诊室医生,其丈夫有糖尿病,1年前还发生过心肌梗死,但从从没有高血压。他平时使用胰岛素、阿司匹林、倍它乐克和普伐他汀。这样医生首先考虑是低血糖所致,由于服用了倍它乐克,血压就增高了。如果不知道这些情况,医生首先考虑脑出血,就要先做头部CT而不是查血糖,如果不知道患者服用了倍它乐克,也就不能解释其异常的高血压,为急诊医生缩短诊断和治疗时间。
把自己既往看病就医的资料准备齐全,如果有以前拍摄过的X光片等片子都要一应带好;既往服用的药物也要清楚地告知医生,因为有些症状和体征可能会与药物有关,所以要告知医生,让医生去判断与提炼。如胸片,如果你过去的片子正常,现在的片子上出现了阴影,医生会考虑新发生的病变。
对诊断不清楚的疾病需要多看几个医生,但也不要盲目地去看,最好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有选择地去看。
平时要学会整理好自己的看病资料,在外要索要自己检查资料或复印件。
4、就医时要注意询问医生几个问题:
我现在诊断是什么病?
如果诊断还不清楚,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做检查前要有何准备,是否需要空腹?对饮食与活动有何要求?是否需要憋尿?是否要清洁肠道?
如果做完检查,要问在什么地方和何时取结果?在等结果期间患者该如何做?
如果需要转院,要问清医生自己要在路上注意些什么?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这种病的发展和预后如何?
您现在给我服用的药和以往服用的药有何关系?
要怎么服用现在的药物?是否需要空腹或忌口?
需要服用多长时间?
是否需要来复查?
在生活与饮食上我应该注意什么?
5、你知道看病前你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确定了自己身体上产生的不适真的需要看医生,也明白了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的医院、什么样的医生,那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你去找医生之前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让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决定今天要上医院,那最好穿上宽松一点的衣服,不要穿连体衣和紧身衣,这样会给医生在诊治时带来不便。比如量血压,按要求是要裸露上臂,让袖带包裹80%的上臂面积,如果衣服过紧达不到要求的话,测量的血压就会不准;比如照X光片时,最好不要戴首饰,衣服首饰过多,会影响X光片结果;人员太杂也容易丢失,如要查妇科,太紧的衣服也不适合穿脱。
还有就是在上医院之前,前一天的饮食也要相对注意一些。比如要抽血化验,早上需要空腹上医院,前一天晚上就要吃清淡一些,因为有些食物会影响化验结果。
去了医院,都要先挂号,但是具体医院的挂号流程又不太一样。有的医院有电话预约挂号,带好既往的病历资料、就医卡和医保本(或记住卡号,以备报销时需要预先输入号码)等证明就可以直接就诊,有的医院需要到医院才能挂号就诊;挂完号之后,有的医院建有门诊病历,有些则采用的是通用的病历本,有些是到分诊台分号,有的则是电脑排号,坐在门口等待叫号就行,而如果是急诊大厅的话,则有分号的护士同时挂号,把你分到相应的大夫那儿。所以,在到具体的医院进行就诊时,你最好先在问询台询问好相关事宜再按照流程进行看病,这样更能节约您的时间。
看病前,携带好自己曾经就医的完整资料,包括在外院做的X光片、心电图等,哪怕是正常的,以备和现在做对比,帮助医生判断;也需要在外院或其它科室开的药物及治疗经过,以及在家记录的血压、血糖数据等等,以供医生参考,千万不要隐瞒自己的病史。医生不会去打听`或传播你的隐私,你大可放心。
医生看病时会做些常规检查,如果你最近已做,可提醒大夫,把自己的病情如实告知医生,不要自己取舍,有些病是相互关联的,如白带过多、会阴搔痒、有异味,可能会合并有糖尿病。
如果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化验,最好问清报告结果出来的大概时间及在什么地方取结果。有些检查有时会左右大夫的判断方向和决策。比如要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需要做头部CT,这个检查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出来结果,所以要及时等待结果出来后交给大夫。
如果要是要去医院直接开药的,要告知大夫,目前还吃了哪些药,是否可以和现在所需要服用的药一起服用。并且,在直接开药之前,要先询问清楚医生是否要再次复查,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取药时,最好看看说明,注意化学名称及有效期,是否已在其它医院购买。如果是维持用药,只需到就近医院简易门诊或社区服务站取药即可。
药品是特殊商品,现在市场开放了,同种药品包装不同、商品名不同、质量不同、价格也不同。有时要当面打开看看包装有无破损,数目是否准确,如拿回家后才发现问题可能无法更换。
如果你已看过许多次,还不理想,诊断不清或想调整治疗方案,就需要看专家号,带好病历资料。在挂号的时候可以进行电话预约,如果实在没有挂上,可以到你想看的专家那里签字加号,不要向号子高价购买。
别人看病时,不要随便进出走动、打断、喧哗,要保持环境安静。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医生在为别人诊治时,你不断去打断医生,会影响医生的思路和判断,对正在就诊的患者是不公的。
现在,我把到医院看病时的一般的流程详细地列给大家:挂号(预约或现挂)――分诊、叫号――就诊――化验、检查(划价)交费――医生开药或交待注意事项、解释是否用药。如有药方(划价)――交费――取药、看说明――治疗――观察――随诊、复查。如果你是医保,要出示蓝本,要刷上号码才能报销。
以上是最正常的流程,但也有例外,比如有些发烧需看专门的发烧门诊,而急性腹泻有专设的肠道门诊,肝炎有肝炎门诊,如果是急诊直接到急诊处挂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