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偏胖的人(萍果样体型、总体脂增多或腹内体脂相对或者绝对增多),血脂偏高,体力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增多的人,低体重出生儿及中老年等等,都比较容易患上糖尿病。早餐进食甜食后容易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你的父母有糖尿病,就有遗传易感性。这类的病人要控制体重、锻炼,限制热卡,要了解各种食物的热卡和升糖指数。
糖尿病就是血糖代谢的障碍,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相对不足指有时胰岛素的量并不少,只是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了,或者出现了胰岛素分泌高峰的后延,血糖与胰岛素不匹配;早期患者分泌的胰岛素量要比正常人要多,机体出现了要降相同血糖时所需胰岛素的量大了,说明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了,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出现血糖代谢的紊乱。
基于这点,好的降糖药就是改变胰岛的分泌节律,降低胰岛素抵抗,延缓血糖吸收。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磺脲类药物、非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主要改善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分: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D860) 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已不用)格列吡嗪(迪沙 美吡达 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还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孚莱迪、诺和龙)、那格列奈(唐 力、唐 瑞、丹平、齐复、万苏欣)等;这类药需要有良好的胰腺β细胞功能,会增加体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多数药物需要多次服用,有些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不具有明确的胰腺β细胞保护作用。多需饭前服用。使用磺脲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中度心肌梗死时减弱心电图的ST段抬高,这一作用可能使这些患者的ST段抬高诊断延迟,从而延误治疗。
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这类药主要是减少肝糖输出、抑制糖原异生、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纠正受体及受体后缺陷、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浆胰岛素浓度、减少高胰岛素血症;还具有抑制钠吸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减轻心血管系统负荷;抑制Ⅰ型纤维蛋白酶原活化物抑制物的活性,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抗微血管血栓形成、抗微血管糖化;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降血脂作用;因次,这类药在口服降糖药中的地位日渐升高。但注意是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 : 血清肌酐水平高于 15mg/L (男) 或 14mg/L (女)、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包括酮症酸中毒)、慢性心功能不全、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行肠外碘化造影剂的放射学检查;以及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避免饮酒,监测肾功能 (肌酐清除率),不推荐在孕妇使用。长期服用的人可能会有B12的缺乏。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平(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抑制葡萄糖淀粉酶、双糖酶,减少多糖分解为单糖吸收,因此对口服单糖造成的血糖升高无效。且需嚼碎与淀粉类混匀起效好。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曲格列酮 Troglitazone (有肝毒性,1999年淘汰)、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匹格列酮 Pioglitazone 、塞格列酮 Ciglitazone、英格列酮 Englitazone这类药物可以特异性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PPARγ核受体的激活可调控很多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从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导致头痛、乏力、腹泻,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出现低血糖部分患者的体重增加。可加重水肿、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有的导致心血管意外,也有的有膀胱癌的风险。
DPP-4酶抑制剂,减少GLP1的代谢起作用,降糖是血糖依赖性的,如捷诺维、佳维乐、安立泽等药物,有胰岛修复作用,比较新型的降糖药。还有胰岛素类似物等,但多是自费。
对白种人治疗的目标――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对于日裔/华裔治疗需要针对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
对于胰岛素分泌峰值后延的人,可以给予胰岛素促泌剂,在餐前服用,让胰岛素与血糖峰值同步化,饭前吃药这就意味着不想吃饭不吃药,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需要服胰岛素敏剂,还有减少食物糖的吸收利用药和减少肝脏向血液中输送糖原的药以及加强糖的组织利用的药几个方面的药。
胰岛素: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功能的损害加重,或机体出现并发症或有应激的事件发生,如:感染、外伤等造成血糖过高,由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或代谢的记忆效验也需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样口服药才容易见效,
因此这类患者需要胰岛素替代疗法。胰岛素有多种,有长效、中效、短小、预混和肠促胰岛素等之多。胰岛素容易产生低血糖,特别是短效的胰岛素,要遵循“饭前打,不吃不打,多吃多打,少吃少打”的原则。如果不是体重的原因或不方便,尽早用胰岛素是有好处的。胰岛素是否依赖与是否用过胰岛素无关,是机体的需要而定的,很多人怕用了胰岛素后造成胰岛素依赖这是错误的观点。我们不建议同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医生开药时要询问患者,患者也有必要告知医生自己所用药物,临床常见患者同时服用几种磺脲类药物的现象。注意评估患者胰岛功能对选药很重要。
血糖与食物、活动量、情绪、肝功能、药物都相关,要稳定血糖就要协调好这几方面的情况。所以首先定需要,把一天的活动量定好,就像汽车加油一样,确定好要走的里程决定加多少油,里程是活动量,油就是代表要进多少热卡的食物。只要总热卡确定了,食物内容可以调换。外出还要带零食或糖,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感觉心发虚、四肢软、出冷汗、四肢冰凉、头晕、手颤、饥饿就可能是低血糖。有些吃着倍它乐克这类的药人可能低血糖的表现不典型,会诱发低血糖高血压,甚至昏迷,这要引起注意。
糖尿病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不同年龄用药有所不同,要自己管理好自己外,定期上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三个月查一次),血糖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有条件经常分时段化验对血糖调控有好处。糖尿病对微小血管和大血管都有损害,注意肾脏的保护,一般建议这类患者如果有高血压,都应首选ACEI或ARB类的降压药。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咨询内分泌科医生是必要的,不要让血糖波动太大。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年患者,合并严重疾患或生存期限不多的人,血糖不宜过低,过低会加速死亡,降低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