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英文:Yoga,印地语)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 “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语)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 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到身心的合一。
关于瑜伽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吠陀经》的印度经文中,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阐明了使身体健康、精神充实的修炼课程,这门课程被其系统化和规范化,构成当代瑜伽修炼的基础。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学原理被公认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
印度的瑜伽术大概在4世纪就传入我国,最早见于佛教的《方便心论》。 瑜伽术传入我国后与我国的佛教、道教、儒教、医学、武术及民间的气功术都有过交流。我国佛教禅宗提出的修“上乘禅”,天台宗提倡修行的“六妙法门”,净土宗所主张“念佛三昧”(念佛可以集中意念,往生净土)都可见到瑜伽的明显影响。
我国古代史籍中记录的养生导引术与印度瑜伽术有关的是南北朝时流行的“易筋经”。导引是中医学重要领域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即有广泛记载,《素问-异法方宜论》把导引与其他4种疗法并列,体现了导引在当时医学临床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从西汉第一部导引专著《引书》直至明代,尽管导引专书与导引方法层出不穷,但多属于只记载锻炼方法,鲜有理论论述,这种情况直到明清之际《易筋经》出现才发生改变。《易筋经》不仅记载了系统的锻炼方法,还对中医学的理论建设及养生学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在传统养生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久练可达到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状态,是符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的一种医学气功养生导引功法。《易筋经》无论版本如何变化,其作者均保留了“达摩祖师”的托名称谓,并在序文中强调原书为梵文,本书是由梵文翻译而来。菩提达摩原为南印度僧人,于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来我国并最终到达嵩山少林寺,开创中国禅宗。因此,他传授的《易筋经》应与印度的瑜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朝时传入的“天竺按摩法”与宋代传入的“婆罗门引导法”,经与记录印度诃陀瑜伽(力量瑜伽,Hatha-yoga)术总汇的《诃陀瑜伽解明》相比较,其中有的可以看到印度瑜伽术的一些影响,有的则是由我国自己创造假托于天竺(印度)的。南北朝时我国翻译佛经还属初期,作为练身的瑜伽术经籍记述不多。
从两派的理论来看,其相似之处也非常多: 易筋经等导引术,是基于《内经》所缘起的经络理论进行的调试,追求的是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种境界。 瑜伽也是基于印度的古书而成,书名虽然没有意译过来,但是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内经,它追求的是唤醒天真,逆轨回溯。
尽管“经络体系”与“脉轮体系”看上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修行状态,但是其基本要求,如呼吸,提会阴,丹田训练等等,都出奇的一致。它们所对应的位置,如果我们查阅内丹典籍,其线路等也大致是同样的。最重要的,其追求的身心合一的境界,也如出一辙。这不能不令人赞叹,东方古人是多么智慧,而真理又是多么的似曾相识。
《易筋经》所列的“十二势”与 《诃陀瑜伽解明》中所述的功法相比虽然在运气与身体姿势结合方面有些相似,少数名称如“倒拽九牛尾势”与“牛头功”、“韦驮献杵势”与“金刚功”等相似外,但其余都是不相同的。
从瑜伽的体位和呼吸,包括调动气血运行,直至进入高深禅定,这是一整套的完整有序的锻炼方式;和易筋经从激发筋脉气血,运动奇经八脉,寻求解脱的方式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瑜伽的部位训练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你的身体塑造成“随心所欲”的工具,在追求身心合一的过程中,它无疑是做的非常细致的。易筋经的经络锻炼法的优势在于十分捷径,以最少的身体锻炼获得最佳的身心效果,并通过气脉经络的方式直接作用人体,达到其身心合一的目的。
当然,二者最一致的地方在于,如果没有好的导师,练习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我们支持这种锻炼方式的自学,但是并不承认它能完全的依靠自身掌握,明师的指点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应当是及时的。
综合评价来说,瑜伽的专业性实际上更强,它的目的极其简单与明确,即身心统一,进入禅定,体现了印度人民“神性文化”和“灵性成就”。易筋经则不同,其有着鲜明的中国特征,即:中庸、智慧。中庸体现在,无论是身体的养生还是强身,它都有涉猎和兼顾,无论是世俗还是出世它都有体现。智慧则在于它追求目的的方式更加直接,如果说瑜伽是通过彻底的身心相互训练,达到完美的身心统一,而后进入精神修行这种序列;则易筋经是直接叩问“身”、“心”如何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只去修炼所需要的过程,而忽略其他的部分。比如我们希望身体有力,那么内壮的训练从一开始就是极具针对性的;比如我们要达到清虚脱换,那么气脉的修炼就成为了必然的重点。这与瑜伽不同,瑜伽只有一个追求,即身心统一,每个动作的针对性只是针对动作本身,没有其他的目的,它的其他目的就是这些动作的综合体。所以各派瑜伽的动作基本相同,就是证据。而易筋经则不同。
如果评价中国导引和印度瑜伽的现状,则中国的导引现状堪忧。因为导引的保守和保密性,它不能融入市场,不接受社会的改革。虽然现在不乏明师,实际受益者却寥寥无几。瑜伽在欧美地区的导师并不像大陆这样薄弱,事实上“瑜伽伤害”在欧美并未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在欧美基本被普遍认识到并加以解决。不像中国导引的学习者,充满了神秘色彩,基本每一个国外的瑜伽修行者,都了解瑜伽的全貌并有着良好的导师指导。
目前,瑜伽、太极拳风靡世界,而易筋经作为传统养生功法和瑜伽、太极拳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我们需要看到,易筋经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团队规模不大,社会影响力与太极拳和瑜伽还有相当差距。应该看到综合性大学和体育类院校及中医院相关的临床科室有着强大的现代科研、教学基础,对于易筋经的研究起着支撑和推动作用。今后对易筋经的研究可以从教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全面开展,大力开展跨院校、跨专业联合科研。可采取以院校、各级中医院及社区作为推广易筋经等健身气功的主要载体, 借鉴瑜伽的发展经验,形成完备的公开的培训机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导引气功养生的重要性,健身保健的迫切性,经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健身体系。让全民都投入到健身事业当中,更好的提高我们的国民体质,从而减少政府的医疗负担;并促进我国健身养生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逐步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