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无功能腺瘤(NFPA)约占垂体腺瘤总数的30%,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垂体良性肿瘤。很多偶然发现的NFPA完全不引起临床症状,所以并不需要治疗。需要治疗的NFPA通常体积都比较大,可能导致视神经的压迫及垂体内分泌功能的异常。一部分NFPA具有侵袭性,能破坏其周围的结构,造成更大的损害。对NFPA的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规范化的原则。目前,对NFPA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本文就目前对NFPA治疗的研究和临床经验予以综述。
药物治疗的进展
1、多巴胺受体及药物治疗
垂体腺瘤表面多具有多巴胺2型受体(Dopamine 2 Receptor,D2R),为多巴胺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DA)提供了治疗的靶点。目前,DA主要有溴隐亭(BRC)、卡麦角林(CAB)和诺果林等,对垂体泌乳素瘤(PRL)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用SPECT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D2R进行放射性核素分析显示:NFPA细胞表面也有D2R,但较PRL少。Herder等通过核素显像分析,发现NFPA细胞表面的D2R数量与对诺果林的敏感程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ivolleno等发现D2R有长链(D2L)、短链(D2S)两种异构体,在NFPA的表达率分别为50%和17%,两者同时表达的占33%。其中,D2S的表达与NFPA对麦角卡林的敏感性有着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Greenman等对33例NFPA术后残留肿瘤患者进行了DA治疗,发现其中11例肿瘤体积缩小,5例体积不变,7例体积增大。但是,上述研究的病例数较少,DA的疗效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2、生长抑素受体及药物治疗
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在各种垂体腺瘤细胞中都有表达,为奥曲肽(Octreotide)、兰瑞肽(Lanreotide)等生长抑素类似物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靶点。奥曲肽、兰瑞肽对SSTR2和SSTR5亲和力最高,对SSTR3亲和力最低。在NFPA细胞中,SSTR3和SSTR2的表达量最高,SSTR1、SSTR4、SSTR5的表达量较低。Pawlikowski等发现,无选择性的及SSTR2/3选择性的生长抑素能够显著减低NFPA细胞中CgA和α-亚基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加SSTR5的表达量。Padova等发现,在NFPA体外培养细胞中,SSTR2、SSTR5的表达量与细胞的活力有正相关的关系。Pasireotide(SOM230)是一种针对SSTR1/2/3/5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Zetalli等指出:该药能够显著降低NFPA细胞的活力,而这种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来实现的。
等通过研究表明,SSTR5和D2R能够通过异多聚化形成新的受体,对各自的功能起到强化作用。因此,许多研究正在关注同时针对多个受体的药物治疗。BIM-23A760是一种同时对SSTR2和D2R有高亲和力的药物。Florio等对38份NFPA细胞使用该药,发现其中23份细胞的胸腺嘧啶的摄取被显著抑制,从而降低细胞的存活力。但是,与卡麦角林(CAB)相比,BIM-23A760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没有明显差别。Anderson等对10例NFPA患者用了大剂量的奥曲肽和卡麦角林的联合用药:奥曲肽200μg/Tid,卡麦角林0.5mg/Qd。半年之后,7例患者肿瘤体积有了>10%的缩小,6例患者的激素水平有了明显下降。但是,目前仍缺少联合用药的随机对照和分层试验。
3、叶酸受体和药物治疗
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又称为叶酸结合蛋白(folate-binding proteins,FBP),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低表达,而在一些上皮来源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它至少包括四种异构体:α、β、γ/γ’和δ。Evans等通过基因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杂交等技术均发现:FRα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垂体腺瘤中是有差异性表达的,在NFPA中高表达,在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PRL、ACTH、GH)中低表达或不表达。Evans等在随后的实验中发现:FRα的表达量与鼠alphaT3-1细胞(NFPA)的生长速率、有丝分裂速率呈正相关,用FRα变异基因转染该细胞系可以起到明显相反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FRα的过表达对NFPA细胞的增殖起到了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靶点,为某些肿瘤(如卵巢癌、肺癌、乳腺癌等)的靶向化疗、核素显像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用叶酸类似物治疗NFPA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4、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TMZ)是一种有细胞毒性的烷化剂,能使DNA鸟嘌呤O-6位点甲基化,还能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能够使O-6位点脱甲基化,从而逆转TMZ的作用,使肿瘤细胞对TMZ产生耐药性。TMZ在胶质瘤和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近期也逐渐用于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腺瘤及垂体癌的治疗。Hagen等对1例垂体癌及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PRL和NFPA)运用了TMZ治疗(150-250mg/M2体表面积,每次连续服药5天,间隔23天)。结果显示,三例患者的肿瘤均有明显缩小,激素水平也趋于正常。而且,这三例患者的MGMT均是不表达或低表达的。Widhalm等分析了24例侵袭性、复发性的NFPA,发现MGMT(-)的比例为50%,该比例高于一般人群(24%)。该研究提示侵袭性、复发性的NFPA可能适合以TMZ治疗。Kovacs等分析了2例高侵袭性的泌乳素瘤和ACTH瘤,发现不表达MGMT的肿瘤对TMZ的反应较为满意。另外,还有许多用TMZ对各种病理类型的侵袭性垂体腺瘤进行治疗的个例报导,均表明TMZ能够显著控制肿瘤的生长,稳定激素水平,而这种作用依赖MGMT的不表达或低表达。
手术的革新(内镜技术在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前治疗垂体无功能腺瘤最常用的方式为显微镜下经鼻蝶腺瘤切除术。近年来,内镜下经鼻蝶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疗效也得到广泛的肯定。国内凌峰等总结了66例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病例,发现该手术较安全,并发症较少,尤其适用于微小腺瘤和局限于鞍内和蝶窦的垂体腺瘤。刘海生、张亚卓等分别总结了100例和678例内镜下垂体瘤手术的病例,得到了类似的结论。Rudnik等将20例垂体瘤内镜手术病例与传统垂体手术病例对比,发现内镜手术具备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楚、术后疼痛较少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复发及残余垂体腺瘤的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内镜下经鼻蝶腺瘤切除术将更多地应用于临床。
对垂体无功能腺瘤的放射治疗
伽玛刀在垂体无功能腺瘤的治疗中有广泛运用,尤其对于术后残余腺瘤和复发腺瘤。王美华等随访了255例伽玛刀治疗后的NFPA患者,肯定了伽玛刀在NFPA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发现对于开颅术后肿瘤残余和复发的患者,伽玛刀并发症少,优于常规放疗。刘阿力等通过总结82例累及视路的NFPA病例,发现了3例治疗后肿瘤增大的情况,提示对于视路受压明显的NFPA应该慎重选择伽玛刀治疗。徐波涛等总结了109例垂体微腺瘤的伽玛刀治疗情况,得到了满意的结果。Hoybye等对23例术后残余或复发的NFPA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发现疗效显著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并且GH替代治疗并不会削弱伽玛刀的肿瘤杀伤作用。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垂体无功能腺瘤的治疗会出现许多新的选择。个体化、规范化的原则将是衡量这些选择的重要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