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日,对于70岁的杨启秀老人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里,他经历了生和死的考验。
老人在3年前就被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管珩教授确诊为“胸腹主动脉动脉瘤”,这种疾病破裂死亡率高达80%以上,管教授建议患者立即入院手术。然而,老人和家属拒绝了,从而在老人体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000年11月1日凌晨5时许,老人突然被剧烈的腹痛惊醒,他先被送进附近一家医院,B超发现腹膜后有液性暗区;上午9时他又被送进一家京城颇有名气的大医院,CT结果很快出来了:“胸腹主夹层动脉瘤破裂”。老人这时已经开始意识到3年前决定的轻率。能手术吗?这家医院的回答是“手术风险极大”。
当时意识尚清的老人作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也最正确的抉择―――去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求治。晚20时30分,血管外科值班医师接到管教授和刘教授的电话指示,21时许,病人被推入协和医院急诊室。此时患者神智淡漠、血压80/40mmHg,心率140次/分,处于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急。
管珩教授、刘昌伟副教授不顾一天的劳累,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抢救。经过快速补液、输血等处理后,休克状态得到一定纠正。22时许,手术开始。虽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切开患者腹腔时,医生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患者左侧腹部腹膜后巨大血肿占据了整个左侧腹腔,正常组织受压变形,腹膜后出血量达5000ml左右,解剖结构极其不清,手术难度可想而知。管珩、刘昌伟、李拥军、康维明、郑曰红等大夫在这个深秋之夜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凌晨4时许,手术关键操作顺利完成。但在即将缝皮结束手术的时候,患者突发室性心律失常,血压突降为0!一系列抢救措施在管教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当时针指向凌晨4时40分时,随着心电监护仪上有节律的滴答声,患者迎来了他崭新的黎明。抢救成功了!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撒在医生、护士布满汗珠的脸庞时,他们舒心地笑了;当家属看着老人安详的面容时,他们激动地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