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杜女士是某外企高管,看起来既漂亮又能干,却曾经长期饱受“尿裤子”的苦恼。六年前开始,她咳嗽、大笑、打喷嚏,提重物时,尿液会不由自主地溢出,运动时更加厉害,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她便不敢应酬、不敢运动,甚至连上班时都提心吊胆。这导致杜女士原本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默少语,经常还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后来,在家人的陪伴下,杜女士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需手术治疗。医生为杜女士实施了一个微创手术,这个新手术的方法非常简单,静脉麻醉下即可完成,具有出血量少、疗效肯定、失败率低、损伤性小等优点。术后杜女士远离了“漏尿”的困扰,恢复了开朗的笑容。
北京协和医院 妇产科专家点评:
杜女士的情况并不是个案。据统计,全世界4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四个人就会有一人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而在北京地区18岁以上的女性中,更是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名尿失禁的患者。所谓尿失禁,是指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或做举提重物等使腹压增加的动作时,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内流出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在起立、行走时也都会有尿液不由自主地漏出。尿失禁除了令人身体不适,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外的生理痛楚之外,更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许多患者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由于担心当众出丑而将自己关在家里,尽量少应酬、不愿出远门、自我限制饮水,不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等,产生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也就是患上人们所说的“社交癌”。
“社交癌”虽不致命,但长期无法控制的漏尿、滴尿带来的生活不便、心理挫折以及家庭负担问题,却不亚于心脏病或其他痼疾,被认为是九十年代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从病因上讲,尿失禁的病因主要有2点:由于分娩、肥胖、便秘等因素使得盆底支持结构被破坏而松弛;或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或其它原因(如手术、放疗等)而导致的尿道粘膜萎缩。而从源头上讲,造成尿失禁的病因可以是膀胱括约肌的损伤,也可以是神经方面的原因,然而许多患者对尿失禁的成因和治疗存在认识误区,她们或认为“漏尿”不是大病没必要治,或害羞不愿说出口,有些仅仅将之视为身体老化的生理表现,并不知这也是一种病。有调查显示,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患者就医倾向非常低,只有不足10%的女性愿到医院就诊。事实上,尿失禁并不是生育或年龄老化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经过治疗,90%以上患者的症状都能有明显的改善,甚至达到治愈。
细分起来,尿失禁又可以划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等等不同的类别。它们虽然都叫做“尿失禁”,症状也很相近,但各自的发生机理却是不一样的,在治疗方法上也完全不同。因此,尿失禁的患者不要自己给自己随便下一个诊断,还是需要到医院去,由专业的临床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诊、查体,并进行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等,加在一起,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在女性当中,压力性尿失禁是最为多见的。而它又可以按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医生会根据年龄、体重、生育要求、症状轻重、最大尿道闭合压等的不同,综合考虑,为每位患者选择最适宜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果是尿失禁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自己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比如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法,通过增强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张力,提高肌肉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从而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这种训练简单易行、无创无痛、效果好且没有副作用。患者坚持3个月后开始有效果,坚持一年以上则可明显改善症状。
而中、重度患者以及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则建议像杜女士那样采取手术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理论也在不断进步。原先的治疗理论主要是关注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关注它们的功能失调和解剖变化。但更现代的理念认为,尿失禁不仅和膀胱颈有关,还和尿道中段1/3有关,因为这一段尿道也能起到“关闭”的作用。也由此,诞生了一些更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颇受欢迎的新型手术治疗方法TVT,即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这一手术仅在患者下腹部或会阴区做2个0.5cm的切口,从阴道内置入人工合成的悬吊带。这项手术简便易行,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已逐渐被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接受,现已是发达国家治疗尿失禁的主要方法。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这种新型手术疗效更好,经临床十余年的追踪报道,其有效率达80%~90%。
与其他疾病一样,正确面对、积极治疗是患者朋友战胜尿失禁的首要条件,既不能因害羞尴尬而默默忍受拒绝治疗,也不要自怨自艾,沮丧懊恼,或不把它当回事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面对尿失禁,只要及早重视,及早治疗就能告别“漏尿”的烦扰,每天清清爽爽,开开心心,重新享受快乐自由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