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最近来了3例比较典型的猩红热小病人。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猩红热的前世今生。
出疹子的感染症大多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也有因细菌引发的,猩红热就是代表性的疾病之一。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中医称之为“烂喉痧”“烂喉丹痧”。顾名思义,猩红热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炎症)、咽峡炎(烂喉)、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痧、丹痧),恢复期呈片状皮肤脱屑。是由产红疹病毒的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部分儿童病后2-3周可发生非化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肾小球性肾炎。
得了猩红热以后为什么大夫让坚持服用10天-2周的抗生素?这是为了预防猩红热可能导致的后遗症风湿热,肾小球肾炎!一旦得了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不久出现关节肿痛伴有发热)会累及心脏瓣膜,心脏瓣膜病会伴随病人一生,肾脏疾病也是这个道理。
产红疹病毒的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离我们很近的细菌,经常可以在健康儿童的咽部检查到。100名健康儿童可能至少会在5个孩子的咽部发现这种病菌。一般情况下这种病菌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当他们过于强大或某种原因让他们大量繁殖时就可能发病。
典型的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潜伏期(病毒侵入人体,直至发病之间的期间)1-12天,起病急,发热多为持续39℃左右,咽痛,头痛,腹痛,全身不适等。但一般不流鼻涕或咳嗽。体检可见咽峡部及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点、片状黄白色渗出物。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舌体覆盖白苔、红肿的舌乳头突出白苔之外,以舌尖和舌前部边缘处明显,成为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鲜牛肉色,乳头仍突起,称“杨梅舌”。颈部及下颌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皮疹在咽痛、发热等症状后1-2天出现,(有些患儿可不出现发热,也可咽痛不明显),先以耳后、颈部、上胸部,一天内迅速遍及全身。有些会痒但不严重。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的基础上,密布均匀的点状充血性斑疹与毛囊一致隆起的“鸡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手压皮疹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少数可见到出血性皮疹。腋窝、肘窝等皮肤皱褶处,形成紫红色线条“帕氏线”。面部潮红,口唇周围相对苍白称“环口苍白圈”。皮疹在出诊后48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2-4天褪尽。少数可持续一周。多数患儿在第一周末开始出现片状或大片状脱皮。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可持续2-4周。
另外,非典型症状有:
轻型(3例中的一例):热度低或无明显发热,热程短,咽峡炎、皮疹不明显。
中毒性:起病急骤伴有严重的毒血症状,如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神智不清,可伴有中毒性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皮疹往往呈紫红色或出血性。
外科型:细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故无咽炎及草莓舌,而有局部化脓性病变,皮疹首先出现在伤口附近皮肤,然后蔓延至全身。
一定要配合医生做的检查有: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多数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加达80%以上, CRP增高。嗜酸粒细胞初期不见,恢复期增多。
尿常规:病后1周,2周,2个月内不定期检测。
必要时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感染1-3周至病愈后数月可检出抗链“O”阳性。
因猩红热是我国乙类传染病(即需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为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请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完善传染病的报卡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