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一个正常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指的是有认知损害但未达到诊断痴呆的程度。
轻度认知损害是一个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是记忆减退,如经常放错物品、难以记起熟人的名字、忘记刚才交谈的内容、记不住电话号码、忘记看过的电影故事情节或不能回忆一个完整的事件等;或在熟悉的环境中混淆方位、记不住时间、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骑车经常闯红灯等;或性格改变如情感淡漠、抑郁或不耐烦、焦虑、易怒等,或语言迟缓、言不达意、经常说错话等;或执行功能下降,如不能完成指令等。
60岁以上老年人有31%患轻度认知损害,并以每年15%速度发展为痴呆,是正常老人的10倍。2年后40%发展为痴呆,3年后57%发展为痴呆。其中80%以上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20%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aD)和其他类型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主要的痴呆类型,占老年期痴呆60~80%。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有6%~8%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类型痴呆,约一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处于早期或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另一半患者处于中度到重度阶段。为此,轻度认知损害是国际上公认的痴呆早期阶段,是痴呆的二级预防对象。积极治疗轻度认知损害,防止发展为痴呆,就是坚守老年痴呆的第二道防线。
因此,轻度认知损害阶段是老年痴呆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轻度认知损害,应赶紧到医院请专家诊治,切莫延误治疗。
从1999年开始,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针对轻度认知损害,这些包括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利伐斯地明、维生素E、烟碱和罗格列酮在内的多项临床试验。2006
年,欧洲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轻度认知损害工作小组提出了轻度认知损害综合征的诊断程序,使确认痴呆的高危险患者成为可能,并建立了更具体、更合适的早期治疗策略。虽然,这些临床试验中只有一项证实多奈哌齐能够延缓轻度认知损害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一年,其他都没有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降低痴呆转化率)的目标,但有些临床试验取得了次要疗效终点(改善认知和生活能力)的效果。
田金洲带领的老年神经病学团队,历经10多年研究证明补肾化痰法中药复方具有改善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记忆和认知功能的作用,一年随访可以延缓认知功能恶化。该成果不仅获得了我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被首届老年痴呆预防国际会议推荐为“给老年痴呆带来希望”的五种创新疗法之一,170多个国际媒体报道。最近应美国哈佛大学杂志之邀,田金洲、时晶和王永炎等合作发表的《中药疗法―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途径》成为2010年度最受欢迎的44篇文章之一(排名28),获得了国际上的关注和认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