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及毛细血管畸形等低流量血管畸形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约40%分布于头颈部[1],手术常难以完全切除病变,且有较高的复发率。2007年7-9月我院手术结合超声下经皮局部注射高渗葡萄糖后再予凝血酶治愈2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6、11岁。因颈及右肩枕部巨大包块就诊。查体:囊性包块位于颈及右肩枕部,大小分别为15cm×38cm×46cm和10cm×12cm×6cm。平卧后包块明显扩大, 张力增高。部分皮肤呈蓝紫色,未及搏动,皮温正常。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CT血管造影示静脉血管畸形(图1,3)。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1.2、方法
手术切除大部分血管瘤体并局部植皮。术后1周,超声定位下将连接于三通的套管针穿刺入残余瘤体,回抽到暗红色静脉血后,套圈压迫穿刺点周围,使瘤体处于萎陷状态,在超声引导下,在5~10s内注入50%葡萄糖10~30ml,超声下可见血液流速减缓,继之再快速将连接于三通另一注射器的用生理盐水新鲜配制的凝血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溶液(200~500u/2~5ml)注入,迅速拔针后稍加压迫。分别在治疗后30min及24h后观测对比同一位置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图2,4)。间隔1-2d后再予下一次注射。
2、结果
第1例注射8次,第2例注射3次。超声下可见残存的血管畸形内血流迅速凝聚,血栓形成(图2b,4b),患者术后无特殊不适。8、9个月复查治疗区域未见血管瘤复发。
3、讨论
手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对位于颈、咽等特殊位置的血管畸形,国内外学者尝试辅以激光、硬化剂注射等,以提高安全性及防止复发,但皆不尽人意。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已见报道[2,3],大部分学者认为凝血酶的治疗是安全的,但Forbes等[4]报道了1例凝血酶导致股动脉栓塞。所以其可能溢出血管瘤导致栓塞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我们曾用高渗葡萄糖辅以小剂量凝血酶(167u)局部注射成功地治疗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5]。
手术应尽量切除病变组织,下颌角深面的处理须小心,一旦出血常较棘手。因患者畸形管腔较粗大且血液回流丰富,如例2合并左颈内静脉扩张,术中予以切除,所以术前局部注射疗效不佳且风险大,所以在术后对残余血管瘤体内给予凝血酶注射。为避免凝血酶或形成的血栓进入循环导致栓塞,宜先用套圈压迫注射点的周围,待凝血酶充分反应后再开放压迫处。治疗宜小量多次,分期、分区注射,并需注意避免误注入周围正常血管内造成意外。总之,我们认为局部注射高渗葡萄糖辅以小剂量凝血酶致局部血栓形成使畸形血管闭塞或缩小,结合注射前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头颈部复杂巨大低流量血管畸形并能有效减少术后的复发。
a、左颈肩及枕部可见巨大肿物,右侧至气管前,上方深入左下颌深面,下方在胸锁关节和左侧锁骨上,向后延及左肩背和枕部;
b、耳鼻喉内镜示左侧鼻咽部,口咽部,软腭及会厌间隙可见紫红色肿物,表面可见血管走行。悬雍垂被推向右侧;
c、CTA示血管瘤从左侧锁骨向上深入颅底,内侧伸入气管和食管间隙,内可见多个钙化影,可见多条从颈外和左锁骨下动脉发出的滋养血管进入瘤体;
d、8次凝血酶注射及植皮2月后创面;
a、超声示有血流频谱;
b、凝血酶注射24h后同一部位已有血栓形成;
a、左颈部可见巨大质软肿物,皮肤色泽正常,可及静脉石;
b、CTA示肿物血管瘤从左侧锁骨向上深入颅底,内侧伸入气管和食管间隙;
c、颈部血管造影静脉期可见瘤体及下内方粗大的颈内静脉影;
d、术后8个月颈部复查情况;
a、超声示有血流频谱;
b、凝血酶注射后30min同一部位血栓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