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病变构成了脊柱外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范畴,是腰腿痛最主要的病因,因此,椎间盘疾病的治疗一直的脊柱外科中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经皮穿刺技术治疗椎间盘病变为越来越多的腰腿痛病人提供了另一种较为简便、安全的选择。在这些经皮穿刺的疗法中,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激光疗法(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椎间盘内热疗法(Intradiscal Electrical Thermotherapy,IDET)是诸多技术中的代表。这些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在椎间盘内产生适当的高温状态,达到髓核或纤维环的细胞重新排列,降低椎间盘内压,并使一定范围内的窦椎神经纤维的痛觉末梢灭活,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目前文献中有关这些疗法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其中多数为短期的临床报告,长期的随访结果还有待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而且对于这些方法的效果评价也不一致。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但另一个因素是对这些疗法的适应证的认识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在国内这种差异则更加明显。这类疗法主要的适应证包括:(1)诊断主要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和包含型的椎间盘突出症;(2)通常要求经过3-6个月正规非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不佳;(3)靶椎间盘的高度不应低于原有高度的1/2;(4)病变通常不应超过2个节段。禁忌证主要是指椎间隙感染、椎体骨折或肿瘤、椎间盘脱出或椎管狭窄、明显心理疾病者等。
有关并发症方面,几种具体疗法则各有所不同。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的并发症报到较少,主要是(1)约25%的病人治疗后主诉穿刺部位的疼痛或不适;(2)少数病人出现一过性腰痛加重;(3)椎间隙感染。文献中有关PLDD的并发症发生率在5-10%,主要包括(1)神经损伤;(2)出血;(3)椎间盘炎或/和椎体骨髓炎。IDET的并发症主要包括(1)神经损伤;(2)治疗后椎间盘突出;(3)产热导索断裂;(4)椎间盘感染。
尽管文献中报到的相关并发症的种类并不少,但发生率较低,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更低。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强调对适应证适当的掌握,由于这些方法具有微创的优点,对绝大多数的病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切忌单纯顺应病人的要求或盲目追求病例数量,而忽略对适应证的把握。就目前的临床应用结果来讲,经皮穿刺疗法在治疗椎间盘病变时,如适应证掌握得当,应该是一类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这些疗法的长期疗效以及更加严格而科学的结论,还有待于长期的临床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