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罹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胎龄28周,出生体重仅900克的迷你儿小霞子,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NICU病房成功的接受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手术。手术大约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过程顺利。经过术后1周的复查,小霞子眼底病变已得到有效控制,有望恢复健康见到光明。据悉,北京军区总医院目前已成功为五十多例早产患儿进行激光光凝手术,也是目前北京首家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直接进行该手术的医院。
据主治大夫李秋平介绍,1个多月前小霞子出生时,因为早产,发育严重落后,比小猫还小,且出生时重度窒息,经抢救复苏后又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由解放军304医院紧急转运到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ICU治疗,住院初小家伙靠呼吸机辅助呼吸,肠道发育不完善,完全依赖静脉营养,先后遇到呼吸窘迫、肺出血、贫血、感染等危险,但经精心治疗,顽强的小家伙终于挺了过来。目前已脱离呼吸机,可自己吸奶,体重也已经增加到1500克。但通过眼底照相,发现小家伙的眼睛发育也存在异常,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立即行眼底激光光凝手术,否则就可能因视网膜剥离而失明。
手术医生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王宗华告诉记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常见于早产儿的一种眼病,主要原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血管发育未成熟,生后因子宫内外环境的迥异,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所致,如疾病未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控制,病变的视网膜血管将进一步增殖并向玻璃体生长,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而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非常高,发达国家报道在胎龄28周以下的小早产儿中,发病率高达70-80%。该病只要及时发现和治疗,90%以上都可以保住视力。目前该院花巨资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RETCAM二代眼底成像系统和眼底激光治疗仪,几年来已完成早产儿眼底筛查近万例,已进行激光手术的五十多例重症眼病早产儿,目前跟踪均病情控制良好,无一例失明。
尽管只要及时筛查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总体预后良好,但谈及国内目前该病防治的整体现状,著名新生儿科专家、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院长的一席话依然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封院长介绍,我国目前每年出生新生儿约1700万人,其中早产儿100多万人,约有20多万早产儿罹患视网膜病变,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些孩子中有3-5万人永远堕入到无边的黑暗中。以医学重镇北京为例,每年需筛查的早产儿近万例,罹患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约一千多例。而目前能够进行早产儿眼底筛查的医院屈指可数,掌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技术的医生更是寥落晨星,难以完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任务。而内地部分省市,更是连基本的筛查都不能开展,往往是孩子到几个月大后才发现,但已经视网膜脱离,永远失去治疗机会,成为家庭和社会沉重的负担。对这些孩子,谁能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何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如此滞后呢?
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封志纯院长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近十多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迅速发展,但目前仍缺乏规范化管理,设备条件和技术手段良莠不齐,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差别很大;二是早产儿体质差,生命力低下,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治疗,对设备、麻醉、监护、治疗技术等各方面均有很高要求,风险很大,收益又低,难以普及开展;三是社会舆论的不专业宣传,使人们认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就是吸氧造成的,其实并非如此。该病的发病主要与早产、低体重,视网膜血管发育不良有关,吸氧既非必需也非充分因素。但目前国内许多家长只要发现孩子患病,即归咎于医院,轻则斥诸公堂,重则聚众大闹,许多医院和医生因而对该病谈虎色变,怕引火烧身,不愿意开展相关治疗。尽管WHO为预防可治疗性盲专门启动了“视觉2020年”项目,我国卫生部2004年也专门就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治疗和制订专门的指南,但目前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状况仍无大的改观。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封院长认为,一是国家应该尽快实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准入制度,规范其管理,设立相应的门槛,要收治早产儿必需具有眼底筛查的基本条件;二是国家可考虑设立专门的基金进行该项目的资助,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帮助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治疗中心,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三是社会和家长应该对该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对医院和医生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配合医生积极的进行筛查和治疗;目前发达国家通过及时的筛查和治疗,该病的治愈率已经达到95%以上,美国每年因此而致盲的的孩子仅几百例,仅约为我国的百分之一,差距之大让人惭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封院长希望籍此呼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早产儿眼病的防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为国内早产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