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约2000万,其中40万~50万可能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目前能确诊的遗传代谢性肝病已有600余种,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病、氨基酸代谢病、脂肪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线粒体肝病、溶酶体病、过氧化物酶体病、金属代谢障碍及其他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九大类。就单一病种而言,发病率并不高, 但总体发病率却不容忽视。我们对2001.1~20010.12住院的儿童非病毒性肝病疾病谱的变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非病毒性肝病以肝脏代谢相关性疾病最多占46.2%(325/703)。因我国在遗传代谢性肝病方面临床及研究工作启动较晚,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对其认知还不足,检测技术及诊断手段有限,故目前我国内地缺乏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
遗传代谢性肝病主要是代谢产物或胆汁淤积导致的对肝细胞的损害,但肝脏对损害的反应形式很有限,所以代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昏迷等;体征主要是黄疸及肝脾肿大,或出现发育迟缓。因此必须与其他获得性肝损害相鉴别,包括如病毒、细菌、支原体、弓形虫等感染性肝损害,药物诱导的肝损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性肝损害和肿瘤等。代谢性肝病也可以与其他获得性肝损害重叠,尤其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和非常见嗜肝病毒(CMV,EBV)性肝炎发病率较高,重叠的机会较多,使得临床表现更加混杂,给诊断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更易造成不必要的漏诊、误诊和误治。据统计30%以上的遗传代谢病患者要经过5~10位医生的诊治;4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时间长达5年或更长。总之遗传代谢病临床表现复杂又无特异性,故需依靠特殊实验技术进行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