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的牵张成骨技术是在肢体长骨牵引延长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3年Synder首次报告了利用牵引延长骨生成技术成功的使犬下颌骨得以延长的实验研究,1992年McCarthy应用口外入路的牵开装置成功的矫正了4例儿童的半面短小获得成功,开始了这一技术延长颌骨的临床应用。
一、基本原理:
对生物活体组织的持续牵引力可以使其产生张力,而这种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某些组织结构的再生与生长,Ilizarov称之为张力法则。对于骨组织,牵引延长骨生成是指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在截开骨皮质的骨段之间会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这种作用力会促使骨组织和骨周软组织的再生,从而在牵开的骨段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新骨并导致骨周软组织的同步生长。临床上利用这一原理,不仅可以矫正骨骼畸形还同步矫正了伴发的软组织畸形,而且软组织的这一改变,有利于减少复发,提高各类畸形的矫治效果。
二、适应症:
几乎包括了肢体骨缺损、骨切除、发育畸形、外伤等各类骨病,还可用于增高等手术。在口腔颌面部,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面部骨骼发育不足畸形,常见的有小颌畸形、上颌骨发育不良、下颌短缩、偏颌畸形、半面短小等。
三、延长器:
延长器包括口外延长器和口内延长器两种。口外延长器依靠四根穿过皮肤的固定针将延长器固定于颌骨之上,在牵引延长过程中,由于延长器固定针的移动并暴露于口外面颊的显眼处,必不可免的会形成明显皮肤瘢痕,影响美观。口内延长器则避免了这一缺憾,可在水平及垂直两个方向上延长颌骨。
四、应用前景:
随着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延长器在颅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常规手术有可能部分由它替代。这是由这一技术自身优势决定的,一方面使手术操作大大简化,另一方面在一些需要大范围移动颌骨的复杂病例矫正中可达到常规手术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伴随软组织延长的优势更是常规手术所不具备的。同时更加小巧精细、坚固稳定和三维方向牵引,以及将会出现的可吸收性、自动牵引和个性化延长器的临床使用,都会使这一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