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虑症
病例一:患者张某,女,46岁,2009年3月26日初诊。
主诉:心烦焦虑,容易激动半年。
现病史:近半年出现焦虑、容易激动,在乌鲁木齐当地诊为焦虑症,治疗效果不佳,由乌鲁木齐特来北京治病。
现症:心情不悦,易怒,心慌,错语,怕冷怕热,入睡可,多梦,健忘,纳可,二便调,舌尖红,苔黄,脉沉细。
辨证:肝郁血虚,郁而化热。
治法:疏肝养血,清热安神。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丹皮10g、栀子6g、香附10g、炒枣仁15g、远志10g、菖蒲10g、玫瑰花10g、枳实10g、生龙牡各3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精神不振,梦多,喜悲伤欲哭,手凉,舌淡,苔薄,脉沉细。前方百合15g,生地15g,骨碎补10g。
三诊:前药间断服用一个半月,于5月7日就诊,心慌、焦虑明显好转,睡眠好转,偶有心烦,胃胀,舌淡胖,苔薄,脉细弦。
处方: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生地15g、丹皮10g、栀子6g、炒枣仁15g、远志10g、菖蒲10g、玫瑰花10g、枳实10g、生龙牡各30g、骨碎补10g、陈皮10g。上方加减,又治疗一个半月,诸症消失。
按语:焦虑症病人表现为焦虑,急躁易怒,悲伤欲哭,情绪不能自控,中医归属于肝,肝主疏泄,肝藏血,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心情舒畅;肝气郁结,血不养肝,郁久生热,则出现情志障碍。高老师以疏肝养肝、清热安神取效。
2、抑郁症
病例二:患者李姓,女,38岁,2009年8月20日初诊。
主诉:心烦,焦虑,失眠2年。
现病史:2年前,生产女婴,男方家庭不满,因为精神压力大,出现情绪障碍。在外院诊为产后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西药,效果不明显。
病人刚做完人工流产,病情有加,心烦,多思虑,容易生气,情绪与天气有关,失眠,饮食欠佳,舌黯,苔黄厚,脉沉细。
治法:疏肝养血,化痰安神。
方药:逍遥温胆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9g、陈皮10g、茯苓15g、炒枣仁15g、远志10g、菖蒲10g、干姜6g、乌贼骨18g、茜草10g、玫瑰花10g、生龙牡各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09年9月3日二诊:心烦,多思虑,失眠,整夜不能入睡,脘腹胀满,卧则心悸,太息,不能控制,二便正常,舌黯红,苔黄稍,左脉弦细。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6g、生熟地各10g、陈皮10g、厚朴10g、苍白术各10g、炒枣仁15g、远志10g、菖蒲10g、生龙牡各30g、黄连5g、肉桂1g。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余,病人心情逐渐转好,失眠治愈,未再服抗抑郁西药。
按语:病人因情志发病,心烦,失眠,焦虑,易怒,苔黄厚,脉沉细,血虚肝郁,痰湿中阻,治以疏肝养血,化痰安神。方以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因病人刚做完人工流产,故用乌贼骨、茜草调理冲任。二诊舌苔已退,故加重养血之力,撤温胆汤,合交泰丸以交通心肾, 1周后已停西药,病情稳定,经治2月,抑郁症状消失,心情转佳。
3、精神分裂症
病例三:患者何氏,女,38岁,2009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失眠,坐卧不宁,幻听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精神刺激,出现坐卧不宁,焦虑,夜间怕黑不敢关灯,不能入睡,有幻听,时常听到有人说坏话,外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服西药治疗,未明显缓解。
现见幻听,心烦急躁,坐卧不安,夜卧不宁,身有烘热,口唇灼热,大便干或不成形,月经闭,带下黄稠,面有痤疮,舌红苔黄,脉沉细。
治法:养血疏肝,清热宁神。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丹皮10g、栀子6g、白术10g、茯苓15g、炒枣仁15g、远志10g、菖蒲10g、郁金10g、乌贼骨18g、茜草10g、黄柏10g、生龙牡各30g。
2009年12月3日二诊:服上药后,能够入睡,服用西药减半,睡眠可达8小时,自觉身热减轻,手心热,仍有少许幻听,口干减轻,大便先干后稀,月经已行,带下清白不多,腰膝酸凉,舌黯,苔黄,脉沉细。治疗仍以前法,去当归,加骨碎补10g。
2009年12月10日三诊:仍有坐立不安,脾气大,面部痤疮,睡眠质量不佳,唇干,带下,纳可,小便频,大便可,舌黯红,苔黄厚,脉左弦。
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丹皮10g、炒栀子6g、茯苓15g、苍白术各10g、山芋肉10g、川断10g、炒枣仁15g、远志10g、菖蒲10g、乌贼骨18g、茜草10g、生龙牡各30g。此后一直未服西药,中医继续调理2个月治愈。
按语:病人幻听,失眠,坐卧不宁,责之于肝。肝血不足,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扰神躁。热伤阴,故有阴虚火旺之证,故可见心烦急躁,面热,经闭,带下色黄,身作热,大便干。治疗以养肝肾阴血,疏肝理气,因为肝不乘脾,故兼以健脾。方以丹栀逍遥散为主,加生熟地滋养肾阴,炒枣仁安神,黄柏清热,乌贼骨、茜草调经,菖蒲、郁金化痰开郁。经过治疗,病人效果明显,幻听、失眠治愈。
4、面瘫
病例四:患者吴某,女,76岁,2008年10月14日初诊。
主诉:右侧面部不能活动3个月。
现病史:3个月前,晨起右侧面部麻木,活动不利,口角流涎,在我院针灸科针灸治疗3个月,面瘫好转,
刻下症见:右侧面部麻木,活动不利,时流涎,感觉发凉,右侧偏头痛,紧张则加重,口周麻木,口干、鼻干、目干,心烦急躁,腰痛,大便时干,小便可,夜寐正常,舌边红,苔黄,稍厚浊,脉沉细。
辨证:血虚肝旺,痰热阻络。
治法:养血疏肝,清热化痰,祛风通络。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牵正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生地15g、当归10g、丹皮10g、栀子6g、山芋肉10g、防风6g、胆南星3g、全蝎3g、天麻10g、僵蚕10g、生龙牡各30g。用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病人面部活动明显好转,流涎及右面半麻木及口周麻木均消失。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面瘫多为风痰阻络,经络失养,面部麻木,活动不利,口角流涎,病与肝相关。本证为血虚肝旺,痰热阻络,治疗以疏肝养血,清热化痰,祛风通络,用牵正散祛风化痰,白附子偏燥,易伤阴血,故弃而不用,胆南星化痰清热。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养血通络。切中病机,故疗效明显。
5、痤疮
病例五:患者周女,15岁,2009年7月30日初诊。
主诉:面部皮疹3年。
现病史:3年前,面部开始起红色皮疹,在皮肤科诊断为痤疮,治疗时轻时重。
面部痤疮,面颊略多,色红,平素嗜食烧烤及刺激性食物,夜寐可,手心汗出,小便黄,大便调,月经正常,舌尖红,苔薄,脉弦。
辨证:血虚肝旺,热毒内蕴。
治法:清泻肝热,凉血解毒。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升降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丹皮10g、栀子6g、蝉衣6g、僵蚕10g、姜黄6g、酒大黄3g、薄荷6g、香附10g、蒲公英3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小便黄减,手心汗减少,舌稍红,苔薄,脉沉细。热象渐退,前法有效,前方去香附、丹皮,加丹参15g 生地15g。
此方加减治疗1月余,痤疮明显减退,嘱病人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生活调理以善后。
按语:面部痤疮,多为血热,手心汗出,小便黄,舌尖红,脉弦其热在肝经,故治以清泻肝热,凉血解毒为法,方用丹栀逍遥散清热凉血,疏通气机,升降散升降气机,使郁热得散,蒲公英清热解毒。故服药后热象减退,加减再进,病得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