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癫痫中心-功能神经外科邰军利
流行病学
多数患者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万。患病率男性为7.4/10万,女性为14.5/10万。
发病原因
硬化或异位的脑内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引起面神经根脱髓鞘,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
发病机制
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1、周围性学说,认为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纤维挤压在一起,引起相邻神经纤维之间伪突触形成,发生“短路”,引起面肌痉挛。
2、中枢性学说,认为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是面神经核的兴奋性增高,正常的传入冲动经面神经核中继成为传出冲动,引起面肌痉挛。
临床表现
面肌痉挛范围位于面神经的支配区域,可影响所有五个分支
典型的面肌痉挛症状从眼轮匝肌的抽搐开始,逐渐累及面部的其他肌肉,严重时可累及同侧颈部的肌肉―颈阔肌。
面肌痉挛的痉挛程度有所不同,可因疲劳、紧张和自主运动而加重,入睡后痉挛停止。部分患者痉挛发作时伴有面部轻微疼痛、头痛和/或耳鸣,有些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轻度面肌瘫痪。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治疗药物有卡马西平和妥泰等,但效果均不如三叉神经痛
按摩、理疗和针灸等保守治疗办法疗效不确切,不推荐接受这类治疗。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 A型肉毒素由单一多肽链组成,通过酶效应抑制乙酰胆碱的量子性释放,使肌肉收缩力减弱,减轻面肌痉挛。
这些手段的共同特点是有效期短,不针对病因,需要反复治疗。后者甚至以牺牲面神经的功能为代价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病史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身体状况能够耐受麻醉手术的患者。
2、常用手术方法
上述治疗只能获得短期疗效,手术治疗可获得更持久的疗效。
(1)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该手术破坏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以面神经瘫痪代替痉挛。由于神经再生,术后3~5个月面肌瘫痪恢复,痉挛复发,临床很少使用此术式。
(2)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因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用手术的方法将血管与神经分开,面肌痉挛即可停止。术前检查可明确引起面肌痉挛的原因。该手术微创开颅,手术切口长度约4cm,手术出血仅数十ml,手术时间约2小时。
术后1年内90~95%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复发率很低,手术并发症少见,约3%的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等。
因其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成为目前面肌痉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专家团队 有数百类此类手术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