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融合多种疗法(针刺、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组织效应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治疗方法。该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蛋白肠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 15天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穴位埋线的作用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埋药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15天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穴位埋线,每15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三、穴位埋线的适应症
埋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疗,特别对半身不遂、肥胖、面瘫后遗症、癫痫、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痿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腹泻、慢性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脂血症、遗尿、尿失禁、神经官能症、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疗效显著,且能同时调节人体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穴位埋线疗法对肥胖症有独特疗效。通过穴位埋线减肥法可以对肥胖者产生影响,如改善糖类代谢、脂肪代谢,增强自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摄入下降,抑制食欲;调节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紊乱,促进脂肪分解代谢,增加消耗而达到平衡。穴位埋线减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症状、肥胖机体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在相应的穴位上埋线,从而起到祛湿化痰、健脾和胃、利尿通便的作用。
四、穴位埋线的方法
穿刺针埋线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倒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五、穴位埋线疗法的注意事项
1、 埋线疗法所采用的针具及线体均为一次性的医疗产品,保证一人一针,用后按规定销毁,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保证安全卫生。
2、 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3、 埋线后6~8小时内局部禁沾水,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4、 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任何疗效。
5 、体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节,不影响疗效,但吸收较慢,一般1~3个月左右可吸收完全。
6、 女性在月经期、孕娠期等特殊生理期时期尽量不埋线,对于月经量少或处于月经后期患者可由医生视情况‘辨证论治’埋线。
7、 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8、 此疗法为绿色、无毒副作用,分为埋线治疗期(15天埋线一次,6次为一个小疗程12次一个大疗程)和埋线巩固保健期(1个月埋线一次,6次为一疗程)
9、 埋线后宜避风寒、调情志,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0、如果埋线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者,请与医生联系,以做相应抗感染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