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剩余尿:
剩余尿测定是尿失禁中的基本且必备的检查。如果剩余尿阳性,则要考虑是否有膀胱收缩功能减弱或尿道梗阻,常提示充盈性尿失禁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其可以与压力性尿失禁共同存在。检查方法:可以B超测定,也可以直接插导尿管测定。
2、尿流率:
其主要用来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的情况。持续性低尿流率一般常提示膀胱出口梗阻,但是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也会导致尿流率低,这时就需要靠进一步的尿动力学检测来鉴别了。
3、尿动力学检测――静止相膀胱测压(CMG):
CMG能评估膀胱的容量、顺应性以及在此阶段任何的膀胱收缩情况(无抑制性收缩)。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用气体或液体作为充盈膀胱的介质,用7号双腔猪尾巴导管进行灌注。一般当充盈液体至100-200ml时,患者会有初始的尿意;继续充盈至300-400ml时,患者开始感觉到不舒服;当充盈至患者膀胱实际容量时,患者会出现真正的排尿急迫感。成人平均膀胱容量约为450-500ml之间。
4、漏尿点测压(ALPP):
这一检查在压力性尿失禁中很重要,它主要是观察患者在增加腹压时的漏尿情况,并测定当时的尿道压力进行分析。ALPP还能初步判断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类型(尤其指女性患者),解剖型、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型或两者兼而有之。一般当ALPP大于90cmH2O时,常提示为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可能性较大;当ALPP小于90cmH2O时,常提示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型的存在,可以与解剖型并存;但一般当ALPP小于50-60cmH2O时,常提示为单纯的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
在ALPP的具体操作中,根据不同的方法又可分为Valsalva漏尿点测压(VLPP)和咳嗽漏尿点测压(CLPP)。
Valsalva漏尿点测压(VLPP)――把250ml左右的无菌生理盐水注入患者膀胱内,嘱患者逐渐屏气增加腹压,从而使膀胱内的压力相应增高,直至观察到有尿液漏出,此时的腹压(导致漏尿的最小腹压)就称为VLPP。
咳嗽漏尿点测压(CLPP)――常常在应用VLPP无效时而采用的方法,同样把250ml左右的无菌生理盐水注入患者膀胱内,嘱患者咳嗽并不断增加咳嗽的强度,直至观察到有尿液漏出,用此法测定出的腹压(导致漏尿的最小腹压)就称为CLPP。
Valsalva漏尿点测压对于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敏感度较高,这可能与两者引起盆底的反射作用不同有关。此外,膀胱内充盈液体量的不同漏尿点测压的敏感度也会不同――随着液体量的增加敏感度上升(当容量分别为250ml、300ml和350ml时,ALPP值呈下降趋势)。另外,如果配上可视尿动力学的监测,临床诊断价值则更高。
5、排尿相膀胱测压(pressure-flow study):
排尿相膀胱测压能在患者排尿时测定膀胱的收缩能力(膀胱内压和逼尿肌压力等),同时还能进行尿流率的测定。它是唯一能测定膀胱收缩功能的检查,并且能进一步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的程度。
6、尿道压的测定:
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
7、可视尿动力学检查(VCUG):
可视尿动力学检查是检测患者尿控能力最具体的检测手段。它能在常规尿动力检测的同时,通过放射影像学的手段,进行更详细的功能检测。
具体方法:一般准备同常规尿动力学检查,只是灌注液改为造影剂,温度适宜,进行静止相膀胱测压,然后通过影像设备观察患者尿道及膀胱颈部静止时的形态(是否开放、角度等),这有助于对压力行尿失禁的分型,并可以通过漏尿点测压的方式来进一步观察漏尿时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位置改变否,从而对患者做全面而合理的分析。随后在排尿相测压时,可以通过影像仪器来观察膀胱的收缩与尿道的放松是否协调,如果膀胱收缩时尿道也同时收缩,再加上肌电图证实有活动信号,则可以诊断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DSD)。
8、膀胱镜检查:
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一些尿动力学无法发现的问题和疾病,如:膀胱憩室、结石、肿瘤以及一些异物等。如果发现膀胱内小梁小室增生明显,虽然临床有明显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但需注意膀胱收缩力的情况,是否有膀胱逼尿肌无力的存在,以防手术治疗后的排尿困难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