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我的导师,香港大学医学院关节置换外科主任曲广运教授应邀在仁济骨科的关节外科继教班上授课并演示全髋置换手术。手术前当获悉术中所用股骨柄假体的型号时,曲教授表示希望提供该假体的术前测量模板,原因是他本人从未使用过这种非骨水泥型假体(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通常都使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因此必须看一下对病人是否适用。这时在一旁的我心想,曲教授您也太认真了,这种模板测量现在大部分医生常规都不做了,再说以曲教授在全髋置换上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这种术前准备不是多此一举吗?!没想到最后曲教授仍然坚持己见。拿到模板后,曲教授在病人的X光片上做了简短却仔细的测量。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曲教授花在模板测量上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五分钟。然而为了这五分钟的术前准备,公司业务员只能专程回办公室取模板,来回用了一个多小时,只因我们这么多医生身边都没有曲教授想要的东西。
这么多年来,这件小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确实,以曲教授在人工关节领域的造诣,即使是从未使用过的人工关节产品,操作起来也一定成竹在胸!可是为什么他就非得要拿模板测量一下呢?为什么其他医生都觉得没这个必要呢?在99年去香港大学之前,我一心向往的是曲教授的人工关节手术技术。然而几年熏陶下来,我反而深深地认识到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有多么的关键!而之所以有如此颠覆性的感受,正是因为在传统上我们非常忽视这一前一后两大项工作,不光是实际操作中的忽略,究其根源更是固有观念上的缺失!特别是术前准备,在玛丽医院关节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和理疗师会一起参与讨论每个病例的具体准备事项,对每个病人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做出最充分的估计和应对。针对手术本身,医生会在术前对每一个病人完成专科体检和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Knee Society评分),并对X光片做详细的模板测量(由此决定对病人最适合的人工关节假体及其规格,对某些特殊规格的需求可以及早落实)。在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人,必须拍摄双下肢全长站立位片,划出股骨和胫骨的解剖和力学轴线,以精确指导术中股骨截骨时的外翻角以及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内外侧截骨面的大小。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术前准备工作有时虽然很花时间,却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最佳保证。
自2004年5月从香港回到上海工作至今,这么多年来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不让自己在香港大学骨科学到的精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地丢失。尽管重新身处一个自己原先非常熟悉的环境有时难免随波逐流,但每当想起这件模板测量的区区小事,我的内心就肃然起敬!这件小事对我影响之大,可以说意义深远,因为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告诫自己,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病人的术前准备工作,尤其是对每一个人工关节手术病人都坚持术前测量,无一例外!在我看来,曲教授在短短几分钟测量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对病人的认真负责,更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素养和高度敬业的精神。从一次模板测量中我领悟到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