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门诊看得这么慢?其实2004年我刚从香港大学医学院回到上海仁济医院,那个时候我看门诊那才真叫是慢,惹得门诊的护士经常对我说:“朱医生,你看得这么慢,后面那么多病人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啊?!”。为了重新适应门诊人满为患的国情,几年下来我的速度已经提高了不少,现在只能说“看得比较慢”了。
我的“慢”在我自己看来应该算是正常速度,因为从听病人讲述病情,自己补充询问,给病人做必要的体检之后得出初步诊断,然后到开具处方,告诉病人治疗方案,这点时间是省不了的!如果有时候要做些操作(比如局封,关节内注射等),就需要更多的时间,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只有个别骨科小疾病比如腱鞘炎,网球肘,囊肿等可以快速处理完,若是碰到一些症状体征不典型的少见病或疑难病,怕是半个小时都未必能看出一个让病人和医生都满意的结果来。
那为什么有的医生看得那么快,工作效率那么高呢?经仔细观察了解,我的结论大致是:
(1)有的医生听完病情后就让病人去验血拍片检查。而且拍片直接就做CT或磁共振;
(2)有的医生很少甚至从不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几小时门诊看下来几乎没离开过座位;
(3)有的医生经常打断病人的陈述,并且不愿意耐心仔细地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4)有的医生除了开处方,几乎没有其他的门诊治疗手段。
门诊看得多了,就会时不时发现病人前几次来看时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往往都有点问题。所以我看门诊时,不管是初诊病人还是复诊病人,我都坚持自己通过问诊和检查得出结论,不轻易相信以前的诊断。举个经常性的例子,病人一来就对医生说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有CT或是磁共振报告为据。再翻翻病历记录,之前医生已经看过多次,都按椎间盘突出来处理。然而经过我仔细的体格检查后发现没有任何典型的下肢神经体征,再看片子上也是轻微突出或膨出,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互不相符,诊断也就当然不能成立!由于医生不详细询问病史,不仔细做体格检查,不认真读片(很多时候只看仅作参考的影像学报告),而导致诊断错误,病人未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治疗的例子在门诊真的是碰到过不少,甚至还有个别病人因此而接受了并非必要的手术。如果我们医生看病时能够再仔细一点,责任心再强一点,很多类似的错误其实都可以避免。当然也不能都怪医生。有的时候只是因为病人太多,时间紧张,医生看得快了一点。
至于如何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来仔细地给病人看病,我在“为什么必须建立门诊预约制度?”一文中已经提出了我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的当前,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靠我们医生自己了。尽管还会经常被排在后面的病人催促,还会经常影响到门诊护士正常下班,但我仍然要求自己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病人,尽可能地看得慢一些,仔细一些,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病人身上,希望为病人找到病因,得出诊断,指导他们的治疗。我还经常留下病人的联系电话或是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病人以便日后需要时再交流沟通,以弥补门诊就诊时间有限的不足。
目前我的专家门诊每个半天都限号20位,因为半天看20位病人对我来说已经接近极限,再要看多的话每个病人分到的时间真的太少,实在无法保证门诊的质量,所以即使有时病人比较多晚来了挂不到号,我也很少给予加号,而是与这些病人另外再约时间就诊。因为对我来说,质量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质量,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就算看再多的病人也没有多大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