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椎病的预防
从颈椎病的病因看,颈椎病的预防是多方面的,它贯穿于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预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积极治疗咽喉部疾患
咽喉部炎症不仅易引起上颈椎自发性脱位,而且也是诱发颈椎病的因素之一。该处的炎症可直接刺激临近的肌肉、韧带,或者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的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和椎节内外平衡失调,从而破坏了局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或加重。因此,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及其他骨与软组织感染对防治颈椎病有重要意义。
2、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
前述指出,一个良好的睡眠体位,既要维持整个脊柱的生理曲度,又应使患者感到舒适,方可达到使全身肌肉松弛,容易恢复疲劳和调整关节生理状态。根据这要求应该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全身肌肉即可放松,故最好采取侧卧或仰卧,不可俯卧,枕头不宜过高。
3、防治头颈部外伤
人们在体育锻炼、日常工作、交通活动中易遭致颈部外伤。早期颈部外伤患者若有椎旁肌压痛或X线显示椎体前有阴影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外伤后患者要做早期治疗。如轻型可用石膏颈围控制颈部活动,一般需住院行牵引治疗。
4、避免长期低头工作
长期低头的工作强度往往不大,但长期低头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劳损,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高于正常体位。因此要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当头颈向某一方面转动过久之后,应向另一反方向运动,并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这样既有利于颈部保健,也利于消除疲劳。定期远视,待眼部疲劳消除后再工作,对眼睛和颈椎均有必要。调整工作台的高度和倾斜度,如工作台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颈部仰伸或屈曲,这两种位置均不利于颈椎的内外平衡。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开展工间操活动,使处于疲劳状态的颈椎定时获得内外平衡。
二、颈椎病的康复
颈椎病的康复,其目的是强化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预防并积极治疗并发症;通过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利用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病情稳定后,部分患者还应开展作业训练,为日后就业创作条件。
1、心理治疗
颈椎病患者往往有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应以科学的态度向患者作宣传和解释,早期的颈椎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而且颈椎病的发病是一缓慢过程,在治疗上也需相当时间,尤其是病程长、病情重者。过分的急躁,不仅影响治疗,更易使患者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难以配合治疗。老年人易产生悲观情绪,有时会出现老年性精神失常,需在治疗中采取相应措施,除精神康复治疗外,必要时还需精神神经专科医师协助处理。
2、个人生活自理和劳作训练
有些患者因创伤而诱发疾病,当治疗后若未取得满意的疗效,肢体会失去正常功能。康复期应训练如何自理生活,这种训练常需根据具体环境不断地重复,才能取得成功。有可能时还应使患者适当参加家务劳动,不但减轻家庭负担,而且有利于调整精神状态。
3、训练残余肌群
肌组织有萎缩时,应通过仪器及物理检查确定每一块肌肉的潜能,在有潜力的情况下应进行训练,以期恢复相应的肌力和耐力,尤其着重手部肌力的恢复。肌力训练应包括肢体按摩及关节被动训练。按摩可以防止肌挛缩和关节僵直,增加受压处的皮肤血运和淋巴回流,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被动操作应做到轻重得当,有序有节,切忌粗暴。
4、辅助器械的应用
各种支具和自助器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有些还带有微电脑。手杖、拐杖、护膝、护腿、护肘和下肢功能支架等均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然而,任何一种辅助器都需经过训练后才能应用。
步行训练和轮椅的使用是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下肢有部分肌力者应首先训练下肢肌力,包括直腿抬高、下肢负重抬举、伸屈活动等。
5、职业训练
下肢致残但上肢仍功能完好或基本完好者,应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学习某种特殊技术和技能。修理、编织、电脑操作、电话接线等工作对一部分患者来说仍能胜任,但应注意不宜长时间低头。
6、处理好并发症
并发症多发生于截瘫和不全截瘫患者。应做到勤翻身预防褥疮;训练定期排便、排尿,尽可能早地拔除导尿管,控制排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