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有: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①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可以有;
①突然的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②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③姿势不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担裂。外在因素为负重过大或快速弯腰、侧屈、旋转形成纤维环破裂,或腰部外伤,日常生活工作姿势不当,也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腰突症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前常有腰部扭伤史,腰部劳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后侧至足背或足底,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对于高位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腰椎牵引、腰围领制动保护、按摩、理疗等。
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的各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卧硬板床休息、腰围制动保护、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腰背肌肉练习,局部热敷理疗等措施。
卧床休息和腰椎牵引可以使腰部肌肉休息得到充分休息,解除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对腰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腰围和腰部支具可限制腰椎过度活动,使腰部肌肉得到充分休息;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相应的症状;轻柔的手法按摩及理疗有加速炎性水肿消退,松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这些方法,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腰腿疼痛症状。这其中,卧硬板床休息是确保非手术疗法有效的最基本的内容,病人最好绝对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方法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经长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其中近年微创手术得到了大量的开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