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1、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血管病变:糖尿病人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出现管腔阻塞;同时糖尿病可诱发血管壁的损伤与血液中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小板凝集增强,血管趋向痉挛,促成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局部血管的阻塞。
2、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周围神经性病变:(1)足部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痛、温觉减弱或消失,易被外伤或自伤引起组织损伤感染;(2)足部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足部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组织缺血脆裂而感染坏死。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旦足部有微小的皮肤伤口,极易感染,形成难愈性溃疡,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肢体坏疽,患者面临截肢。在冬季,糖尿病患者在家里的正确自我护理非常关键,如果坚持下去,完全能够预防糖尿病足悲剧的发生,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1、千万别烫脚。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泡5分钟即可,用白毛巾擦干。洗脚水的温度在40℃,就是用手摸上去不烫(有感觉障碍者可让家人帮忙或用温度计测)。民间常提倡用热水烫脚,认为热水烫脚可以解乏,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为了避免烫伤,建议用温水为好。保持足部及足趾之间的干燥,易出脚汗的患者,选用无刺激性的干粉,擦干足后应用。
2、足部干燥者涂抹护肤品,防止皮肤干裂。
3、感觉不可信,务必每天检查双脚。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学会正确观察足部是否健康或已有隐患。由于糖尿病人存在皮肤感觉障碍,因此千万不可相信自我感觉,必须仔细检查足部有无异常。如患者视力严重受损,家属应帮忙;如果患者年纪大,可以借助镜子检查。足底部受压部位是检查的重点,还需观察足趾和趾间皮肤。如足部皮肤出现红肿、水泡、溃破或糜烂,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笔者门诊一位糖尿病足患者,因在“脚摩房”修脚引起感染,未及时就诊并发足部严重感染和坏疽,最后只能做前半足清创截除术。
4、及时修剪趾甲。修剪趾甲要平,不要剪出血。年纪大的病人可请子女帮忙。有些病人趾甲非常厚,可以请专业人员用特制的趾甲剪剪平趾甲。
5、胼胝不随便剪。当发生胼胝时,首先注意不要自己修剪,因为极可能剪破。有条件的病人可以穿特制的治疗鞋,鞋子用特殊的弹性材料做鞋面,柔软的厚底,配上特制的鞋垫,可以分散足底的压力,减少胼胝的形成。如果不能买治疗鞋,可以买宽松、舒适的软底鞋。不要经常穿布鞋,因为布鞋可能造成足跟的胼胝。
6、鸡眼得请医生对付。出现鸡眼,一定请专业医生治疗,千万不要让街头修脚的人修。
7、选择松口的纯棉袜子。袜子太紧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不能穿有破洞或补丁的袜子,也不能穿不吸汗的尼龙袜,要穿着干净舒适的棉袜。
8、鞋子宜宽大一些,透气性要好一些。新鞋初穿时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旧鞋也要定期检查。穿新鞋第一天不要超过半小时,第二天穿不要超过1小时,然后逐渐延长穿新鞋时间。鞋跟不可过高。
9、避免烫伤。不能用电褥子和热水袋取暖,不洗桑拿浴,不用温热型的家庭用理疗仪。
10、避免冻伤。外出锻炼穿保暖的鞋子,如果鞋子被雪水打湿应及时更换。
11、避免不良行为。首先是戒烟,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严重者容易有周围血管病变;其次不要长时间翘二郎腿,以免阻碍下肢血液循环。
12、因某些创伤造成感染,哪怕是发生小的破溃后也要马上用生理盐水清洗,用无菌纱布包扎。
13、水泡破后,易引起细菌感染、溃烂,形成蜂窝炎。防止出水泡的最好方法是不穿过紧的鞋子,避免烫伤,避免过度摩擦。
14、就医时,提醒医生检查一下您的脚。趾甲嵌在肉里时请医生帮忙。当出现甲沟炎时马上就医。
15、控制血糖极其重要,尽可能将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到正常范围。
如您已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足”,除了上述的护理事项外,还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综合的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如口服药物不能很好控制血糖,建议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皮下规律注射。
2、抗感染治疗:必须及时及早进行治疗,避免足部感染的蔓延扩大。
3、足部的清创:足部的感染部位如有多量的渗出并有恶臭出现,必须在正规医院进行感染坏死组织的清除和引流。
4、足部血管的检查:必须到血管外科门诊检查足部的动脉血管是否正常。如发现有狭窄或闭塞,都应进一步进行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使病变血管再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