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滨沙滩,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和心爱的人一起品尝美味佳肴,感受幸福和舒适,这是普通人的追求。而不幸的食管癌患者,伴随他们的痛苦莫过于进食的困难。食管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也就是食管最内层表面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占2%,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罹患此病。我国是食管癌的多发区,特别是太行山、吕梁山延脉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以及附近迁徙人群较多的内蒙、江苏、安徽一带。另外,在四川、湖北、广东、福建发病率也较高。食管癌死亡率较高,经多年努力和积极救治食管癌总的五年生存率才达到4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不容易,就诊时就已是病入膏肓。其实,早期食管癌治疗效果很好,五年生存率可达到70-80%。从1964年至今,在周恩来总理等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成立了肿瘤防治办公室,组织人力、物力首先从河南林县姚村开始,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食管癌的诊治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技术也基本成熟。?
说到食管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一是医学知识匮乏;二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心理迷茫。我们见到过许多患者,不是他们未感觉到身体的疾患,而是由于经济或工作上的原因,不愿就医,形成了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局面。即使是进行了手术,也不愿按时复查,宁愿糊涂,排斥治疗,最终不治身亡。我们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位食管癌专家,自己感觉到进食的不顺利,做了检查,在明确诊断可以治疗的情况下,由于心理上的问题,把检查结果放在办公桌里,好几个月后才不得不救治,自己耽误了病情。其实食管癌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十个癌症九个埋,剩下一个不是癌。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是较容易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在党和国家努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观念应当转变。“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窘境也应当得到改变。就医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食管癌的病因较多,表面上看是似乎与长期食用含亚硝胺食物;食物中微量元素缺乏,不良进食习惯,造成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或创伤性损害有关。如长期使用渍出的酸菜,大量饮用烈性酒,吸烟,喜食粗糙食物和刺激性食品,进食过快、过烫。实质上,是与基因的遗传和变异有关。我们的很多患者都有家族史,甚至有多名亲属患有食管癌,特别是男性亲属。这说明其与遗传有关。科学实验也发现了食管癌的多基因变异,说明食管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变异出现的结果。遗传可能传下一些变异的基因,但这些基因一般还不至于导致癌的发生。也就是说这些人群较其它人容易得食管癌,即易感性高。一旦由于后天的刺激、生活上不重视,造成新的基因突变。所有变异的基因共同作用,促成癌发生,最终发展成肉眼可见的病灶。我的两位患者朋友,一位是我国计算机专家,一位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工作者,他们的父系长辈中均有多人患食管癌,而且家中的男性都特别能饮酒,本人几乎把酒当水去喝。这些事例也说明食管癌发生中先天与后天的作用。因此,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这些易感人群,积极指导、干预,预防其发生,被证实有效的干预方法主要是服用维甲酸。
食管癌,俗称“噎食”,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即时困难,其次是进食不适、疼痛、长期咽部不适和胃炎。医生们将其编成了顺口溜:“一咽梗阻二胸痛,三感异物四吞停,五心窝痛六喉燥,七胸骨后闷胀凶。”在行医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许多严重咽炎患者,因自觉咽部异物感和吞咽不适前来就医,其实这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俗称“梅核症”。其特点是当注意力不集中时,症状明显改善。有些贲门失驰患者也表现为进食困难,但其常有大量饮水后,可将食物压入胃中的感觉。
有症状的患者应当及时就医。目前医院常用的诊断检查有胃镜、食管造影、胸部CT等。过去的脱落细胞学检查一逐渐被胃镜取代。脱落细胞学检查也叫食管拉网检查,即用一表面带网的小气球,让患者服下,而后充好气,把气球从食管中拔出,依靠摩擦使食管癌脱落细胞落入网间而被带出。该方法叫经济、简捷,但由于存在技术性误差、细胞形态不典型、直观性差和信息量小等诸多不足,加之过硬的细胞学医师较少,也限制了基层医院去选择。胃镜作为一种目前较为实用的方法,普及率较高。但由于部分医院镜体本身质量较差,检查者经验不足,常常存在病灶描述不准确和早期病变的漏报。早期病灶在镜下主要表现为与周围组织的不一致,具体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突型。食管癌是有不典型增生发展而来,其可被碘染色。临床上使用碘染可使得早期癌和癌前病灶容易被发现。特别是配合食管超声内镜,对于估计肿瘤病情,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准确性较高。目前由于胃镜技术的提高,早期癌可不通过开胸或其他大手术,而仅在胃镜下切除治愈。该方法既不需要全身麻醉也不需要住院,可谓简便经济。食管造影是通过造影剂下咽过程中,受到肿瘤阻挡而形成不连续的,不顺畅的影像,进行诊断。早期食管癌做充盈像显示不清,一定要照出黏膜像。CT作为大型医疗诊断设备,目前已较普及,也很经济。其对于观察肿瘤是否侵润周围组织,对于术前估计完全切除的可能性价值较高。由于食管癌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地域性,往往会有一定常识,考虑到这一疾病并非难事。大多数患者病情的延误在于医疗之外的原因,特别是经济原因,这也是医生最大的困惑。
食管癌的病理,我国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与发生于贲门的腺癌不同。国外腺癌也较常见,主要与反流性食管炎所致的食管黏膜上皮肠上皮化生(Berrett’s食管)有关。临床上根据病灶的部位,将其分为颈段,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部位的不同造成手术术式的选择差异。上段位于主动脉弓旁的食管癌,术前发现有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特别是位于右侧者,由于手术视野的问题,手术一般需颈、胸、腹三处的联合切口。其他较早中期期的病变可左侧胸部增加/不加颈部切口。手术原则是最大程度切除病变,以及最大限度保留生理功能。手术基本程序是:切除病变段食管及周围淋巴结,游离自身的胃或空肠、结肠等器官代替已切除的食管段,重建上消化道。由于胃具有优于空、结肠之处,临床上最常使用胃来替代切除的食管段。移植他人食管和人工制造食管正处于研究之中,尚不成熟。微创手术采用胸腔镜和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术式同颈、胸、腹三处的联合切口。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费用较贵。微创手术适合较早期和上段患者,因为右侧分离中下段癌灶与降主动脉的黏连、侵犯,较左侧开胸视野差,困难。另外,胸胃位于食管床,术后无法再进行巩固性放射治疗。食管癌病情的早晚,是患者和家属迫切想知道的,也是医生评价治疗难易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依据。通过大量临床资料的长期随诊,并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食管癌浸润的深度较长度,更能反映病情的早晚。只侵及黏膜层的肿瘤叫早期癌(原位癌),侵及食管最外层的纤维膜或有淋巴结转移时是晚期,二者之间叫浸润癌,如有其它器官转移说明病情已相当严重。浸润癌大体上可分为髓质型(生长在食管壁,剖面似脑髓)、蕈伞型、缩窄型、腔内型。较晚期的食管癌常有淋巴结转移,最晚期的患者有时也仅有多部位,大体积的淋巴结转移,而无其他器官的血行转移。因此,预防和清除转移淋巴结是治疗的重点,也是提高生存的关键。许多手术的设置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和预防淋巴结转移。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管癌三野清扫和放射治疗。
在与食管癌斗争的道路上,争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加强健康宣教,增强中晚期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积极面对生活总会奇迹不断。我的一位患者,虽多处转移,但通过多种局部治疗手段,包括食管支架,放疗等,仍获得了长期的带瘤生存。所以,我们常说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自己吓死的,面对肿瘤我们应当有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