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是肺吸虫的童虫及成虫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所引起的疾病。常因生食或食入未煮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螃蟹或蜊蛄引起。肺吸虫卵经宿主(人或其他动物) 的痰或粪便排出到水中成长为毛蚴,以后转移到淡水蟹或蜊蛄体内发育成囊蚴。当人进食这种含有囊蚴的石蟹或蜊蛄,囊蚴进入消化道后,经消化液作用脱囊而成为幼虫。幼虫经过肠壁进入腹腔,沿腹壁向上移行,贯通膈肌达胸腔,侵入胸膜达肺,在肺内发育成成虫。也可穿入肝脏、肾脏、纵隔、脑和脊髓等处寄生。成虫在肺内移行或产卵,对局部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及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肺内病变。
本病临床表现与入侵虫种、受累器官、感染程度、免疫状态、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呈现多样性。由于本病误诊率高,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该病的诊断意识相当重要。对于临床有以下几点相关可疑症状的患者(1)有生食或半生食螃蟹、喇姑或饮疫区溪流生水史者,为本病首要依据;(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单侧或双侧,或左、右两侧交替出现的胸腔积液,或多发性包裹性积液,胸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抗结核治疗无效;(4)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者,活检符合嗜酸性肉芽肿。应早期行血肺吸虫抗原、抗体及痰找肺吸虫卵等排查, 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其中,肺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便易行,取材容易,阳性率高,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由于肺吸虫病可引起人体多器官损害,尤其是侵犯脑、眼、心包等,其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肺吸虫病的药物有吡喹酮、丙硫苯咪唑(阿苯达唑) 和三氯苯达唑等,其中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肺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根据不同种类的肺吸虫,其治疗剂量及疗程各不相同。主要根据患者的免疫机能、营养状况及感染程度来区别。本例患者吡喹酮600mgtid口服治疗5天后,复查胸水吸收,嗜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治疗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