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从2006年5月~8月连续收治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其中2例位于膀胱,一例位于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生于膀胱的更少。临床表现似恶性肿瘤,但性质为中间性,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最为重要。
临床资料:
例一、 患儿男,12岁,以“无痛性肉眼血尿4小时”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6.3~40℃,发育正常,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无异常,辅助检查:血WBC8.1x109/L,N75.6%,L21.1,HB129g/L。胸片:提示右上肺野致密影,尿常规:肉眼血尿,红细胞满视野。腹部B超:提示膀胱内肿物。入院诊断:1、膀胱肿瘤性质待查:膀胱横纹肌肉瘤?2、发热待查:上感?ECG及肝肾功能血生化,PT、APTT均正常。胸部CT:有侧胸腔后方、胸壁内软组织肿瘤。腹部CT:膀胱内肿物,右侧腰部竖脊肌外后方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IVP:双肾未见异常,双输尿管通畅,膀胱内肿物。VCU:膀胱内肿物,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入院后静脉输入抗生素及降温药物不能控制体温,入院一周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探察、膀胱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膀胱肿瘤位于膀胱右前壁,直径4cm,表面破溃为血尿的原因,距肿瘤边缘1cm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一天体温降至正常。右胸壁肿物穿刺活检提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右侧腰部竖脊肌外后肿物家属不同意活检。术后3个月、8个月复查膀胱B超:未见肿瘤,尿常规:未见异常。
例二、 患儿男,2岁,以“间断排尿困难10个月” 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6.8℃,发育正常,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无异常,辅助检查:血WBC8.6x109/L,N46.5%,L53.1,HB105g/L。尿常规:未见异常。腹部B超:膀胱三角区内肿物,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入院诊断:1、膀胱肿瘤性质待查:膀胱横纹肌肉瘤? ECG及肝肾功能血生化,PT、APTT均正常。腹部CT:膀胱内肿物。IVP:右肾功能差,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内肿物。VCU:膀胱三角区内肿物,直径约5cm,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入院后9天行膀胱探察术,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直径约5cm,侵润膀胱壁,不活动,游离肿物困难,无法完整切除,在肿物正中切取1.5x1x1cm3肿瘤组织送病理。术后病理诊断: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儿间断排尿困难。
例三、 患儿男,5岁,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切除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2个月”为主诉入院。2个月前出现午后发热,体温38℃,复查腹部B超:提示腹盆腔巨大肿物。查体:发育正常,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腹部彭隆,中下腹可触及巨大包块,约直径7cm,质硬,表面不光滑。辅助检查:血WBC20.6x109/L,N73.4%,L21.1,HB65g/L。外院病理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入院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入院后5天行开腹探察术,术中见肿瘤直径约8cm,位于系膜间隙,粘连广泛,局部转移到回肠壁,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的肠管5cm(距肿瘤边沿2cm),吻合肠管。术后病理:多结节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体温降至正常,病人恢复顺利。
讨论:
1、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按照WHO软组织分类,为纤维母细胞瘤或肌纤维母细胞瘤,其性质为中间性,偶可发生转移,对化疗不敏感。报告的三例病人术后均未放化疗。我们认为尽快手术探察明确病理诊断对于制定治疗计划非常重要[1]。
2、临床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出现。任何部位均可出现,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肺,大网膜和肠系膜,膀胱等。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出现相应部位组织包块,发热、血象高、贫血,出现在肺的肿瘤,可引起咳嗽、咳血及呼吸困难;腹部的肿瘤可引起腹部包块;膀胱的肿瘤可引起血尿或排尿困难[2][3]。患儿发热是由于瘤体本身引起的,故本病高热不是手术的禁忌,有两例在瘤体切除后体温降至正常。体温可能与肿瘤的活动相关。
3、病理特点: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质韧有光泽。由大量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细胞有一定的异形性,瘤细胞排列成编织状,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4]。
4、治疗:肿瘤多为中间性,偶有局部转移,完整切除肿瘤即可,术后无须化放疗。完整切除病人预后良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