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难题,具有早期诊断率和根治切除率低、临床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低等特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对预后有重要价值。有不少资料显示,直径≤2cm的小胰腺癌5年生存率为42%,而直径>2cm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5%。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展,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同时对于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内镜下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现对此做一综述。
内镜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内镜(endoscopy ultrasound,EUS)
普通超声由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对于胰腺癌的诊断较为困难;EUS将超声与内镜结合,使得高频探头通过内镜孔道紧贴胃十二指肠壁,避免了回声衰减和肠道气体干扰,提高了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率。EUS对于直径≤2cm的小胰腺癌诊断阳性率为73.7%~100%。Habr等也报道,EUS在检查小胰腺癌时比CT和MRI准确,最小可检查出直径仅5mm且其他方法无法检出的胰腺肿块。此外,肿瘤直径越大,EUS识别其性能特征的准确性越低,EUS评估直径≤3cm胰腺癌的准确率达90%,而对于直径>3cm者准确率仅30%。EUS可以探测肿瘤浸润的深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利于判断胰腺癌的分期。小探头管道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国内韦璐等的研究表明,IDUS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到100%。
普通EUS难以定量描述病灶。新近有研究发现,定量内镜下超声弹性描述法(qualitative endoscopic ultrasound elastography)通过计算弹性商值(B/A,其中B和A分别代表对照和胰腺病灶的超声弹性值)显示,该值在胰腺癌中显著高于炎性肿块,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2%,有利于胰腺实性包块的鉴别及对硬度的评价。
EUS下细针穿刺检查(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
EUS-FNA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最近资料显示,EUS-FNA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6%(95% CI:87.20~95.96)、88.6%(95% CI:74.64~95.64)及91.8%(95% CI:87.24~94.81),而较轻并发症发生率不到2%,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自1968年McCune等应用ERCP诊断胰胆疾病以来,随着ERCP的逐渐普及、技术的日臻熟练,现已广泛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ERCP并不能直接显示肿瘤病变,其主要依靠胰管的改变及胆总管的形态变化对胰腺癌做出诊断,对胆管下端和胰管阻塞或有异常改变者有较大价值。另外,胰腺癌还具有一些特殊的ERCP征象,如“双管征”、“软藤征”,这些征象对胰腺癌有特异性诊断价值。Shimizu等认为“双管征”和“软藤征”是晚期胰腺癌典型的ERCP表现,准确率可达95%,明显优于EUS、CT等检查。ERCP结合内镜下活检,对胰腺癌的定性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对波及乳头的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但亦有ERCP误诊胰腺癌的文献报道。ERCP的局限性在于不能显示肿瘤本身的情况,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且为有创性检查。
内镜介导脱落细胞学检测
胰腺癌癌细胞比正常细胞黏着力弱,容易剥离出现在胰液中,因而通过ERCP收集胰液进行细胞学检测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价值,可弥补单独ERCP的不足。Nakaizumi等报道,ERCP中插管抽吸胰液细胞学检查,76%(19/25)的胰腺癌获细胞学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