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131I治疗已渐成趋势,而131I是否也能用来治疗甲状腺癌?
其实,利用131I来治疗甲状腺癌症的历史一样已超过半世纪以上了,但其应用主要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提供更完善的辅助清除治疗。
甲状腺癌症中,滤泡癌及乳突癌等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症约占了九成,这类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症病患者,如果经过适当的处理,病人十年存活率可以高达九成,但是一旦有转移情形,十年存活率就只剩下约二、三成而已。
为了降低这类癌症日后复发及转移的机会,治疗当以甲状腺组织完全切除为标准,但由于甲状腺构造特殊,利用甲状腺切除术并不易将所有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若能在手术后再加上131I清除治疗,将可达到清除癌组织及明显降低复发或转移的效果,而且研究也显示术后加上原子碘清除治疗比仅做甲状腺切除更可以明显减少死亡率。
一旦病患被诊断患有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应先经由外科医师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然后停用甲状腺素并采用低碘饮食四个星期,随后进行131I全身扫描,若扫描结果显示有残余甲状腺组织或发现转移病灶,即应接受131I清除治疗,并于治疗后一星期再做一次全身扫描。
病患者应于治疗后每半年到一年,定期以131I全身扫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进行追踪,评估治疗效果及有无复发。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病患若有怀孕、哺乳及严重血球数过低(例如接受化学治疗或全身放射治疗),则暂时不宜接受131I甲状腺癌清除治疗。
131I治疗只要以最简便的口服方式即可,由于甲状腺组织对碘的摄取具有高度选择性,131I可被具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摄取。若甲状腺未经切除,则131I大多数会被正常甲状腺组织摄取,但若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后,其残余组织及癌组织也会摄取131I,此时可藉其释放的β射线将组织功能破坏,以达到清除癌组织及预防复发或转移的治疗目的,又因原子碘释放的β射线在组织中射程约2mm,因此对甲状腺周围正常组织影响不大。
另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是「131I清除治疗」是否有副作用?131I清除治疗并发症较常见的有厌食、恶心、头晕、皮肤搔痒、颈部肿痛、唾液腺肿胀、骨髓抑制等,通常为暂时性,若病患者极为不适,回门诊接受症状治疗即可。长期严重并发症并不常见,曾有接受超大剂量(1000mCi)以上剂量病患者罹患白血病的报告,但目前所采用的一般治疗剂量及分次给予方式的长期追踪,则未有白血病罹患率增加的报告。
核医学131I清除治疗只须接受简单的口服液体或胶囊,非常方便有效。甲状腺全切除术再加上131I清除治疗,会使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症病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机率明显降低,可以说是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症目前最完善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