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乳腺癌归为“乳岩”范畴。从中医角度讲,乳腺癌属于癌毒内生,邪毒旁窜是其核心的病机,正气内虚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内在根本原因;冲任失调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而余毒未尽是转移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乳腺癌本虚在肝、脾、肾,尤以肝肾虚损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为多。 乳腺癌在中医治疗上临床可分为三型:一为局部晚期、二为局部或区域复发、三为伴有远处转移。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是当今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是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目前的西医治疗在乳腺癌局部发病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一旦出现远处复发转移,其治疗效果就有明显的下降。部分患者因病情或全身其他疾病不适合西医治疗,或因经济能力不能承受、不能完成相应的西医治疗时,中医的综合调理,不但能缓解局部病痛,对于控制病情的进展,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以扶正培本为主,祛邪抗癌为辅。优点在于能从整体出发,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外,陆师认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对于患者的不同体质,应采用不同的治疗。针对晚期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及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综合采用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治法。扶正祛邪,扶助机体顾护正气,贯穿于乳腺癌治疗的全过程。又要重视扶正基础上的祛邪,邪去方能正安。在经历了手术、放化疗之后,患者往往体质虚弱,全身气阴亏虚,此时应偏重于扶正,使虚弱的体质尽快恢复,多用补益气血、益气养阴等治疗原则,主要能从饮食、睡眠、二便等日常起居的问题上使患者逐渐恢复。待患者体力逐渐恢复正常后,要根据患者转移的情况和部位,针对性地加入抗肿瘤的药物,达到攻毒的目的。在此期间,要注意定期进行患者的相关部位的检查,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同时也勿忘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以免肝肾损伤。当远处转移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时,应偏于扶正祛邪相结合,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扶正药,一则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及机体对外界恶性刺激的抵抗力,有利于消除或控制复发转移;二则可调整机体神经,内分泌,体液的调节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机体内外相对平衡性;三则可保护骨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血象,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之功,提高放、化疗完成率,控制癌肿复发转移;四则有直接反突变,抗癌,抑癌作用;五则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体质,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六则可治疗癌前期病变。
陆德铭教授选用祛邪药在治疗晚期乳癌复发转移上有许多特色:局部皮肤、胸壁、淋巴结转移者,多因痰、瘀、毒胶结而成,常重用活血解毒之品,如干蟾皮、制南星、蜈蚣等。当出现肺部转移、咳嗽咳痰不止时加入清热解毒、化痰润肺之品如山海螺、百部、半夏、鱼腥草等;当出现胸水、气急喘促时,可加入泻肺利水,肃肺平喘之品,如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若出现干咳或痰中带血时,可加入养阴润肺,凉血解毒之品,如百合、玄参、石斛等。当出现肝转移肝区胀痛时,可加入虎杖、青皮、制香附、岩柏等。若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可适度减少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选用清肝利湿之品,如垂盆草、田基黄、平地木、鸡骨草等。当出现骨转移时注意育阴潜阳,可加入煅龙骨、煅牡蛎;因乳腺癌骨转移往往导致骨量减少,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故应补肾壮骨,可加入补骨脂、骨碎补、蛇床子等;若出现局部疼痛剧烈时,可加入活血止痛之品,如乳香、没药、片姜黄、徐长卿等。脑转移出现头晕、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时,多因气虚痰结、瘀血阻络,常用涤痰汤,药用蜈蚣、石菖蒲、川芎、天麻、全蝎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