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君教授为首批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长期从事风湿病的中医诊治及教学、科研工作,学验俱丰。笔者跟师十余载,对陈师诊治风湿病经验略窥管径,现就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简称AS)的经验作一简单归纳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肾虚督寒、痰瘀阻络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且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至今本病尚缺乏满意治疗,现代医学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慢作用药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硫唑嘌呤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关节疼痛,但对关节的最终强直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祖国医学虽无“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名,但有不少关于该病特征的描述,如《内经》“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以及散在于众多医学文献中的如“背脊强直”等,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本病的存在。199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定义为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或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沉重感,阴雨天及劳累加剧的痹证疾病。
陈湘君教授经过多年临床治疗观察,认为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侵犯关节以腰骶、脊中、颈项之督脉循行部位为主,关节病变以局部的僵、重、痛为主,常伴体寒怕冷、四肢欠温、舌淡胖脉沉等肾阳不足、寒湿入络的表现,故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先天肾阳虚衰,督脉失温,外感寒湿之邪,停滞局部,使内寒与外寒相合而为病。寒性凝滞,湿性困重粘滞,两邪均易凝痰成瘀,导致脊柱疼痛僵硬、沉重难伸。日久气血失运,寒湿不化,肾阳被耗,更进一步成痰成瘀,留滞不去,而见关节僵痛日盛,甚至强直变形。故陈师主张本病的治疗须内温脾肾之阳气,外祛寒湿之阴邪,日久则配合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法。对于那些寒湿较重,僵痛明显的患者,陈师多主张内外合治,结合运用外敷白芥子饼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温经通络作用。
2、扶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具体运用:
⑴外寒为主者强调温经散寒:
本病发病前如有明显外感寒湿诱因,如淋风冒雨、居处寒湿、触物冰冷等,患者往往表现为腰骶沉重僵硬、脊中僵胀不舒、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濡滑等寒湿困阳之象。陈师主张寒湿之邪初入,当鼓舞脾卫之阳,温通经络,祛除寒湿。常用制川乌、生麻黄、生黄芪、川桂枝、生白术、炒防风、炒白芍、防己等为治。方取乌头汤、黄芪防已汤之义。《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尤在泾曾云“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非皮毛之邪可汗出而散者,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川乌一药,大辛大热,驱逐寒湿效大力宏,又开通腠理,使外袭之寒湿自表发汗而解,且能温经止痛,为治寒湿在表,肌肉关节僵硬疼痛之首选要药;生麻黄、桂枝、防风、防己也能温经散寒,外祛寒湿;黄芪、白术则以健运脾阳,扶卫固表为要。故病虽以外寒为主,治仍以扶阳为先,但此时所扶之阳多以卫阳、脾阳为主,扶阳同时散寒通络,发汗祛湿,方为正治。
⑵内寒为主者注重温补肾阳:
本病病程已久、年高体衰,或伴见多种内脏损害者,临床往往以腰骶僵硬冷痛、腰背颈均转侧不利、畏寒怕冷,夜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脉沉细无力等脾肾阳亏表现为主,严重者可伴胸闷气短、肢肿尿少等心肺肾阳气俱衰的表现,陈师认为此时多责之阳虚生内寒,而外感之寒湿可不盛,治当温补脾肾为主,佐以散寒除湿。药用鹿角片、干姜、附子、肉桂、桑寄生、羌活、独活、熟地、狗脊、杜仲、怀牛膝、细辛、白芥子等。方取阳和汤合独活寄生汤之义。方中熟地、鹿角片、桑寄生、狗脊、杜仲、怀牛膝温督补肾,强壮筋骨;羌活、独活、细辛入肾经搜风寒外出;附子、干姜合肉桂共解肾经风寒;白芥子温通经络,能祛皮里膜外之痰,使凝邪外出。数药合用,共奏温肾通督、祛湿散寒之功。
⑶化痰活血贯穿始终:
本病无论早晚期患者均可伴见关节屈伸不利、肌肉拘挛、筋脉板滞、脊柱弯曲困难甚至僵直变形等瘀血阻络,痰湿留滞之象,故陈师主张在本病的早期就应结合运用化痰活血的方法,一则利于外祛寒湿;二来可促进气血流通、温运阳气,既可避免寒湿再次侵袭,又可达邪外出;三则利于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变形。如以关节疼痛板滞、肌肉麻木刺痛为主,伴有面色偏暗、舌质淡紫有瘀斑者,多属血瘀,应以活血通络为主,陈师常用的活血药如苏木、扦扦活、延胡索、川芎、当归、赤芍、莪术、地鳖虫等;如以关节僵胀不适、关节肿胀变形,舌苔白腻者,多属痰湿,应以化痰通络为主,陈师喜用山慈菇、象贝母、僵蚕、土茯苓、海藻、昆布等;如以肌肉拘挛、筋脉牵滞为主者,陈师还多配合舒筋活络之葛根、野木瓜、白芍等。
⑷局部僵痛明显者主张内外合治:
对于部分关节僵硬疼痛明显,转侧不利的患者,陈师主张在内服中药的同时,结合局部中药饼剂外敷。药用:生白芥子、生川乌、生南星、冰片共研粉,和等量面粉及适量黄酒调成糊状,制成饼剂(大小视病变关节而定),以纱布隔层,敷于患处,辅以红外线、频谱仪或微波照射,每日1次,每次15-30min,30天为一疗程。方中生白芥子、生川乌及生南星均为大辛大热之品,研末外敷能迅速温散寒湿,化痰活血;外加冰片之辛香走窜,助药力穿透肌肤,直达病所。而红外线、频谱仪或微波照射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温运气血,更加强药物的温散作用。外敷之后,局部凝结之寒浊痰瘀能迅速消散,与内服之药共奏温阳散寒,除湿通络之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