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我由单位外派,在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华侨中医院针灸工作整整一年,这是我在国外首次长期行医的经历,现在仍时常钩起我绵长的回味。之一,源远流长泰国华裔众多,据说在曼谷华裔的比例大概是十居其一,许多政府高官如前总理塔信、沙玛、直至当今泰皇都有中国血统。当然随着华人移居泰国,中医药也就流传至了泰国,溶入到民间的医疗保健生活中。漫步唐人街,处处可见红枣,银杏,莲子,枸杞子、黄豆、黑豆、赤豆、菊花等药食同源之品。鱼肚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饭店和一些饮食摊头都有鱼肚猪血笋丝汤买,泰国人认为它有滋阴养血补肾的功效,尤其是产妇必吃。红枣银杏羹也是泰人喜欢的甜品。燕窝、野生灵芝、虫草等都是贵族们喜爱的补品。
曲折的过去
其实早在104年以前即光绪甲辰年,泰国就建立了她的第一个中医院----泰京天华慈善医院,地点在曼谷的唐人街,设有门诊及留医2部,免费给患者提供中草药及针灸治疗服务。1925年暹罗中医联合总会成立,1931年正式注册,1931年4月24日获准成立。中医药在泰国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但其发展却历经曲折。从1936年以后,在卫生部所颁发的医生执业条例中,就把中医并入泰国古医之列,来限制中医的执业资格。也就是说中医执业必须通过考核获得泰国古医执照,以泰中医结合的方式来行医。1958年沙立元帅总理执政时,阻止中药进口。六十年代以后,其执业考核制度更加严格,加之语言文字的障碍,中医能通过泰医考试者寥寥无几,加之战后泰国当局禁止华语及华校的发展,使第二第三代华裔懂中文的不多,继承和学习中医更加艰难。直到1975年中泰建交,中医药在泰国才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翻开新篇章
近年来,在两国政府及当地有远见卓识的人士的推动下,两国在中医药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开启了新篇章。1997年5月29日,中泰两国卫生部在北京签署了《泰王国卫生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医学科学和药品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奠定了两国医、科的合法交流。1999年4月22日泰王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功q塔拍m诗率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第二届中泰医药合作委员会常年会议,前中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与会接待,签署两国医药合作协议,此会奠定了中医在泰合法化的基础。2000年,2001年分别在北京及曼谷召开了中泰医学合作联席会议。2000年7月1日泰国卫生部颁布了《中医合法化的执行条例》,宣布中医在泰国合法化。同年,中泰两国卫生部共同合作,在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支持协助下,泰中医学发展中心成立,主要从事研究和提供泰、中医学服务,意在支持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先进的中医学枢纽,使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中医药发展的龙头。2001年1月9日,泰国中医第一期执业准证在曼谷华侨医院颁发,由当时的泰王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功q塔拍m诗、卫生部次长蒙空q纳宋卡亲自签署和颁发,共11人获得,发证第二天,泰华各报都在重要版面报道这一消息,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把这一喜讯向全中国、全世界播放。
目前,中医药在泰国的推广、普及以及开展与中国等国家、地区的医学交流是由泰国卫生部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厅(Department for Development of Thai Traditional & Alternative Medicine)下设的泰中医学交流中心负责;中医诊所、中医师执业审查均须接受卫生部医疗服务厅的监管、考核;泰国卫生部专门成立的“行医执照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医师资格考试认证。中医师证书有效期两年,期满经考核后再续。泰国中医总会、泰国中医药学会、泰京联华药业工会是全泰开展中医、中医药经营及民间交往活动的行业组织,在当地较有影响,是全泰开展中医、中医药经营及民间交往活动的行业组织之一。泰国中医药学会成立于2002年3月17日。泰国中医总会即暹罗中医联合总会,1940年更名为泰国中医总会。
泰国卫生部对中医师资格、条件、申请、注册、要求及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1]:(一)中医师:以中医、中药学的知识对人类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疾病的各种措施和对人体康复达到稳定水平的各种行为,都是以中医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的。凡是以中医祖传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改革发展相传至今的中医工作者或在国外的中医药大专院校学习的本科5年制以上者,并经卫生部审核证实的本科中医师。(二)关于中医师证书的审核办法、资格、条件要求:1)凡是泰国籍或已取得合法在泰国居留不低于3年以上者,同时具备在国外中医药大专院校,学习不低于5年期限者,通过对中医知识与中医医德的合格审考者,并有该国发给的中医师毕业证书。2)凡是泰国卫生部聘请的中医专家顾问者。泰国卫生部承认中国现有32所大专院校开设的中医药专业本科毕业文凭。泰国政府不允许国外的中医专家到泰国从事医疗工作,但是允许外国中医专家与泰国的大学合作,到泰国讲学或从事学术交流活动,也未明确禁止他们在大学内部机构从事临床诊治活动。
说到中医药在泰王的发展,有3个人需要特别提及:前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功q塔拍m诗和前“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厅”的负责人陈仰和教授,作为泰国政府对中医药的管理者,他们为中医药在泰国的立法、提升中医药的地位、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第三位就是程子诚医师, 1996年承中泰两国卫生部关于中医药交流的协议从上海来到曼谷,在曼谷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13年,76岁高龄方才回国,泰国人把他称之为“针灸王”,华侨中医院针灸这块金招牌就是他树立的,为针灸在泰国影响的壮大功不可没。
充满希望的前景
泰国政府对中医药在泰国的存在、发展寄予很大的期望并予鼓励、支持,明确要设法将泰古医、中医和西医加以结合,以三结合的政策来为广大人民服务[2],也鼓励西学中的医师开设针灸治疗室。在政府,相关机构及泰中两国相关人士及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在泰国发展迅猛,针灸诊所、医院针灸诊室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曼谷,私人诊所、医院等机构从事针灸治疗的不下千家,但存在问题不少:
1)中医药虽然合法化,但地位仍然低下,中医针灸不能独立挂牌经营,必须设在泰医医疗机构内。
2) 针灸在泰国应用广泛,也有一些顶尖级人物,但针灸医生的水平普遍不高。目前在泰国从事中医及针灸行业的医生,很少一部分受过正规中医教育,卫生部西学中短训班出来的占大半壁江山。他们经过短短13周的培训即开始独立针灸行医,其水平可想而知。多只知用针,不知辨病、辩证,不能正真理解中医针灸。
3)对中医针灸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是把针灸神化了:泰国华人众多,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之泰国本身医疗体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及一些不实宣传,使得针灸疗效被过分夸大,而绝大多数的泰国人对针灸常识一点都不了解。笔者在泰国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做现场采访时,记者居然问我“据说接受针灸治疗就可以不用开刀吃药打针啦,是不是?”她的这个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另一方面又把针灸简单化了:泰国的西医只要参加卫生部西学中培训班,即可开设针灸诊室或诊所。笔者接触过一些学员,他们非常自豪地告诉我,短训班还没结束,他们就在医院开设针灸诊室了。而笔者带培训班学员下临床实习时,在某府府级医院针灸诊室内,看到的则是短训班毕业的学员给病人进行着极不规范的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在泰国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祖国的传统医学这块瑰宝生命力强大,为泰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中泰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优秀的中医针灸医师及老师们努力奉献,有着泰国西医们对针灸中医的痴迷,及泰国人民对针灸的厚望,中医针灸一定能在泰国生根开花,硕果累累。
之二、泰国的中医机构
华侨报德善堂---泰国中医的摇篮
中医药在泰国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华侨报德善堂这个慈善机构,可以说泰国的中医药是在他的摇篮里哺育起来的:泰中医学发展中心是在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支持协助下成立,最具规模的泰国中医院及泰国成立最早最大的中医学院都属于华侨报德善堂,泰国中医第一期执业准证是在报德善堂华侨医院颁发的。
报德善堂是泰国侨社最大的慈善机构,有将近100年的历史, 早期从事殓尸收骸这个善事,当时有大批华人航海渡洋到泰国谋生,不少人客死他乡,报德善堂就把这些无人认领的尸骸收殓起来,集中火化,每年一次,每年大概要处理尸体一至三千具。1936起建立董监事制,蚁光炎先生为第一任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之下,善堂把慈善工作扩展到救济难侨、救灾抚恤,并开办了助产卫生学校及华侨救护医院,当时的华侨救护医院条件简陋,只有一名医生和2个护士,10张病床。在第二任董事长郑午楼主事期间,华侨救护医院发展成了高达二十二层(楼顶有两座直升机停机场)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华侨医院。医院有病床700多张,科室齐全,每年还派出医疗队到偏远山区农村为病人免费诊病治疗。助产卫生学校则扩展为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华侨崇圣大学,这是海外华侨华人集资兴建的第一所私立高等学府。华侨崇圣大学建校之初,董事长郑午楼博士率先解囊斥资泰币1亿铢,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各界华侨是热烈响应。大学自筹建以来,也一直受到泰皇的关心,1992年泰皇亲赐泰文校名,1994年亲临主持揭幕大典。崇圣大学是经泰国大学部批准的,占地140莱,成立之初共设有护理学院、社会福利学院、人文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理工学院、药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物理治疗学院,公共卫生及环保学院,研究生学院,共十个学院,2004年开办了第十一个学院--中医学院,这是泰国首个中医学高等教育学院。华侨中医院则是华侨报德善堂为庆祝中泰建交20周年,在泰国卫生部的支持下,于1995年7月5日成立的。报德善堂为了推动泰中文化的不断融合,促进泰中两族的和谐相处,还建立了华文师范学院,专门为泰国培训华文师资。
报德善堂在泰国声望及威望极高。她拥有政府特批的无线电台,无线电网络遍及全泰,可及时动态报告,有90多个服务站,曼谷随处可见善堂的救急车,不管哪里发生天灾人祸,善堂的救急车总是第一时间赶到。1995年报德善堂还设立了“资助意外负伤者抢救费用资金”,凡由该堂抢救入院的伤员,如找不到亲属负责,该基金负责入院头三天的首期医疗费。
泰国的华文报纸上经常可见到善堂董事长们的率队访贫问苦活动,探望养老院老人、孤儿院儿童及监犯,对贫苦学生赠送文具用品、提供奖助学金,支持社会各项重大公益活动等报道。
当然泰国除报德善堂这个最大的慈善机构外,还有许多华人办的慈善机构,捐款捐物,热衷于各种善事。在泰国的华人,经过艰苦的创业,事业有成时,都不忘回馈社会,这大概也是华人能融入泰国这个社会,得到认同,受到尊崇的一个原因吧。
我所工作过的华侨中医院现任院长是报德善堂第一任董事长蚁光炎先生(蚁光炎先生是泰国著名的侨领,为日本人所谋害,英年早逝。)的儿子,已年逾古稀,有庞大的家族产业需要打理,每每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来医院调查研究,和医生共同商讨强院大计,一心策划着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华侨中医院。要知道他做院长完全是义务的,不拿一分钱的薪水。这真是海外华侨们浓浓的中医情啊!
泰国的中医医疗机构
中医在泰国主要是以私人诊所形式存在,也有些药店设有坐堂中医师,如同仁堂与当地合资的药店。目前泰国有两所中医医院,一些综合性医院也陆续开设了针灸治疗室。泰国现有的两所中医院是: 报德善堂华侨中医院和泰京天华慈善医院。泰国医院分为国立、私营和慈善三种,这两所医院都属于慈善医院。
华侨中医院1995刚成立时规模很小,附设于华侨医院中,主要是聘请中国医生来泰为广大民众服务,同时协助卫生部培养有关医务人员。其成立当年为总干事白明坤进行过针麻前列腺手术,这是华侨医院第一次用针麻开刀。一位亲身经历医院成长过程的人士感慨地说:“发展速度实在是太惊人了,远远超乎预期!”。2000年7月1日,报德善堂为庆祝中泰建交25周年及善堂成立90周年,举行华侨中医院新大楼奠基典礼,当时的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功q塔拍m诗、中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中国驻泰国大使傅学章和该堂董事长郑午楼共同主持奠基仪式。现在的华侨中医院是一幢独立的7层楼高的仿古中式建筑。医院设有针灸科、推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中医肿瘤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肾脏科等,并有品种齐全、设备先进的中草药房。院内驻诊的中医师有泰国本土的和聘自中国的,泰国本土中医师有祖传的、60年代在中国进行过正规科班学习的和在中国医院进行过短期学习的。中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医院内部干净整齐,诊室宽敞明亮。初诊患者要经过分诊、挂号、量血压、测体重等流程。病历由医院统一保管,就诊时由工作人员送到各个诊室,看完病再至付费处付款。针灸诊室的床单一般每日一换,枕巾是每人一换,地板及窗户天天做清洁,许多患者都是脱鞋进入诊室,护士把患者领至治疗床位,并协助病人做好治疗前准备。护士的服务周到体贴,看不见红脸和争执的场景。候诊处有电视机,杂志,桶装水及一次性纸杯。泰国华侨中医院是目前泰国国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就医门诊量最大的泰中医疗机构,每天要接待大批患者,其中以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最为多。泰国华侨中医院1995-2008病人接受治疗的统计数据为:45%是针灸,35%为中药,20%是推拿。病种与国内相仿,还有许多重症及疑难病,西医治疗无效,转而求助中医的。
泰京天华慈善医院这个泰国历史最悠久的中医医院的中医及针灸门诊只是4、5间小小的简易诊室,条件远不能和华侨中医院相比。
泰国目前尚未开设中草药培训班,而获得针灸使用资格非常容易,西医在接受针灸短训班培训后,即可在医院内开设针灸治疗诊室,泰国政府部门也积极鼓励公立医院内部开设针灸诊室。笔者去过佛统府和碧武里府的医院(泰国的府相当于中国的省,府医院也就相当于省级医院),佛统府医院的院长是一位骨科医生,参加过针灸培训,对针灸颇有兴趣,该医院设有独立的针灸科,有近30张针灸治疗床。碧武里府医院也有专门的针灸治疗室,十多张床,就诊患者人数都不少。
泰国5星级私人医院如曼谷医院也有针灸治疗室,它的就诊条件非常好,前来就诊的患者要换就诊服,一人一诊室,床单都是一次性纸质的。
就在笔者回国之前,见泰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2009年6月5日)刊登一则消息:泰国卫生部助理部长玛匿6月4日在暖武里府第三世皇医院,主持中医针灸治疗中心大楼揭幕礼,并表示卫生部下属医院从2005年推出针灸治疗后,每年接受针灸治疗的人数以40%速度递增,国内还有40%的医院都希望增设针灸门诊来满足病患的需求。
泰国的中医教育机构
泰国几年前已经开始进行自己的中医人才培养工作。泰国现有两所中医学院: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学院,啦嚓帕庄甲盛大学替代医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学院,是泰国首个中医学高等教育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本科学制6年,毕业后发给学士学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毕业证书上加盖校章,毕业生可凭此证书考中医执照。授课老师基本来自中国,第六年在中国实习。2010年泰国将有第一批本土培养成的中医医生。该学院设在华侨崇圣大学一幢名叫“姚丹州纪念馆”的四层小楼内。边上还有一个中国式园林。校园内有一个针灸治疗室。大学图书馆内附有一个资料较为齐全的中医图书馆。华侨中医院为其在泰国的主要临床实习基地。
泰国啦嚓帕庄甲盛大学与厦门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办的替代医学院,比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学院建院晚一年。采用厦门大学医学院的教学课程,还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签署了中医药课程的合同。本科学制5年。其现在规模比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学院小得多,是在一个大楼的四个层面中,教室、行政及2个针灸诊室都聚积其中,还附有一个小小的中医图书室。
泰国一些综合性大学也积极与中国合作成立中医系,如泰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西玛隆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中医系。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和云南中医学院也就培养中医人才达成协议。
泰国卫生部还举办西学中短期针灸培训班,专门培训泰国的西医。从1998年开始,每年大约培养3批,每批学习13周,卫生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培训2批,泰国陆军司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1批。以后还将开展中医药和推拿的培训。
泰国有2份专门的中医杂志: 1.《泰国中医药》创刊号于2002年12月1日出版。主管单位是泰国卫生部泰中医学交流中心。主办单位是泰国中医药学会。2.《泰中医药学报》创刊号于2004年3月17日出版。主管单位是泰国卫生部泰中医学交流中心。主办单位是泰国中医总会。
之三、我在泰国针灸
和谐的医患关系
让我们所有在泰国华侨中医院工作过的医生觉得最温馨和留恋的就是泰国的医患关系,在那里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和患者的信赖。泰国华侨中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很多,针灸医生每天平均工作量至少都在40人次以上,60-70人次/天亦属正常,最多的医生一个上午就要接诊120-130人次。病人往往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候诊厅里,病人及家属们安静的看着电视,听不到患者大声喧哗的声音和急躁的抱怨声,看见医生们忙碌疲惫的样子,都含着歉意对护士们说“毛,内嘛!”,也就是医生很累的意思。
我所接诊的患者,从平民百姓、巨贾富商、政府要员到皇室成员,所有的人见到医生均恭恭敬敬双手合十,放在胸前,问候一句“萨瓦第!”(您好!),没有人会想到要对医生摆臭架子、耍大腕或者就治疗费用讨价还价,把医院当作小菜场或把医生当作服务生。病人们都是轻声慢语的叙述出自己的病情,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了医生,让人非常感动。
在泰国,患者们到公立医院看病只需付30株,虽然价格便宜,但得不到及时治疗,要排队预约等候漫长的时间,私立医院软硬件都好,当然价格也不菲,主要是针对老外及富豪。慈善医院也能随来随看,价格介于公立和私立医院之间,要自费。如华侨中医院针灸一次的费用相当于人民币70-80元,对于泰国的平民阶层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就是这些患者,来就诊的时候常常会拎一小小袋水果或点心送给医生,当然因为饮食习惯等原因,这些东西我们基本上都送给护士们,但心里是暖呼呼的。有些病人因经济原因要中断治疗,会老老实实的对我们说“医生,我现在没钱了,有了钱我再来治疗。”。医院是看完病后由病人自己去一楼付费处交费,有时到下午3点付费处还排着长长的队,但至少我没有碰到过赖账的。中医院的医生们每周三早上6点轮流去是乐园公园为晨练的人们义诊,每次都有不知名的咨询者送上豆浆点心。
患者尊重医生,医院对病人也很负责。在泰国时经历过一次意外事件:一位中风偏瘫的患者在就诊床上候诊时,因家人有事暂时离开了,护士们又在忙着照顾其他的患者,该病人从床上滚落下来,额头撞在了相邻床位的床脚上,头上起了个鸭蛋大的血肿包,压迫止血无效,因其有过脑出血开颅术史,额头有一个3X3cm的凹陷,医院护士长立即将其送往华侨医院急诊观察室,冰帽加压后,血肿很快缩小了,怕有不测,又留院观察2天。患者从床上摔下来,如果没有意外,按理说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但院长亲自到诊室来询问事情的经过,中医院的9位董事长们为此特地开了几次会议,讨论医疗安全问题,还考虑要给针灸床的两边加护栏,以防类似事件发生。患者家属从始至终也没来过医院询问相关情况,但院长还是准备安排人专门去做一次家访。后来怎么处理,情况就不知道了。
为权贵治病
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患者是泰国前总理川.立派和当今皇太后的外甥女。 川.立派现在是泰国政坛帅哥总理阿披实的政治顾问。身材瘦小,大约160左右,带着黑框眼镜,满脸的忧国忧民。寡言少语而谦和,医生有问才有答,治疗过程相当配合。记得中国元旦的那天,诊室里送来了两大纸箱的蛋糕和糕点,正诧异之际,副院长赶到,解释说这是川.立派送来的,因为今天他有急事,不能亲自来,派他的助手送过来,这些糕点是坐着飞机从前总理的故乡泰南部来的,是泰南部特好吃、特有名的。当天中午,医院餐厅的每个桌上都放着两个大蛋糕,医生护士们喜气洋洋的过了一个中国新年。
在泰国皇家享有无限的尊崇。每次皇太后的外甥女来看病,都有保镖和保姆陪着,喝水、穿鞋都是由保姆伺候,在她留针期间,保姆在一个本子上不停的写着,猜想大概是作皇太后外甥女的日常生活记录。皇太后外甥女留着齐耳短发,穿着打扮和20年前中国的中年妇女类似,但是身上的珠宝首饰立显尊贵,手链上的五彩宝石和钻石各个纯净无杂质,很罕见的那种。护士悄悄告诉我说:“老师,她的东西都是非常非常特别的”。她自己也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担任主席,很忙碌,没时间定期来治疗,一有身体不适,马上来寻求针灸治疗,当然效果不错,所以很喜欢针灸这种有效而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她虽然50多岁了,但性格单纯活泼,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述自己的病情,说明自己想要达到的治疗目的,然后开开心心,很放松的接受治疗。每次见面和治疗结束后都要用中国话说“你好”,“谢谢”。有一次忘了说谢谢,还特意叫护士转达歉意。记得最后一次给她治疗时,她的眼眶红红的,恋恋不舍的说:“我已经适应了你的治疗,你又要走了”,并送我一块粉红色泰丝围巾:“这是我特意给你挑选的,这个颜色适合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