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溃疡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体表皮肤缺损形成疮面。根据疮面愈合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皮肤溃疡。一般认为,疮面愈合时间超过2周即属于慢性皮肤溃疡,超过4周属于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慢性皮肤溃疡属中医“顽疮”、“臁疮”、“席疮”范畴,相当于西医慢性难愈性创面。本病可分为血管性溃疡(动脉闭塞硬化性、静脉曲张性)、化学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神经营养不良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毒蛇咬伤性溃疡、烧伤后瘢痕上溃疡等。
窦道是一个病理性盲管,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一般只有一个外口,但当管道有支管时,可有多个外口。瘘管是指连接体表与脏腔或脏腔和脏腔之间的一种病理性管道。复杂性窦道或瘘管主要指窦道或瘘管邻近重要脏器或骨骼而不宜手术扩创,或与脏器相通,而且管道或弯曲或外端狭窄内端膨大成腔,或长度长,或病程长,经多次治疗未愈等。窦道和瘘管属于中医“漏”的范畴。本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慢性皮肤溃疡和窦瘘的发生,其内因多为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调,正气虚乏,气血经络瘀滞,容易受外邪入侵;外因多为六淫邪毒和特殊之毒(各种动物咬伤、药物、射线、严重烧伤等)的侵犯,顽疮久治不愈,或痈疽失治,或术后疮内残留余毒异物,引起阴阳脏腑失调,营卫气血瘀滞,邪浊阻塞经脉,存在致病因素“虚、瘀、腐”的相互作用为患。其中“虚、瘀”为本,“腐”为标。在慢性皮肤溃疡和窦瘘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虚、瘀、腐”即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虽然在病理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但是在某一阶段均可能成为主要矛盾,也可能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一般来讲,“腐”在本病形成的早期起主要作用,而“虚”往往决定了“瘀”、“腐”发展的程度,同时又是慢性皮肤溃疡和窦瘘后期的必然结果和主要矛盾,而“瘀”则往往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传统中医治疗皮肤溃疡在治法上注重“提脓祛腐”,“煨脓长肉“,注重“祛腐生肌”,以李竞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腐”去即可肌生,不仅适用于急性皮肤溃疡,也适用于慢性皮肤溃疡;以唐汉钧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急性皮肤溃疡病程短、病情急运用“祛腐生肌”治法即可,但慢性皮肤溃疡,病程迁延,存在着“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状况,提脓祛腐后新肌并不能很快生长,因此在“祛腐”法的基础上需要运用“补虚与祛瘀”的方法,使新肌生长。
慢性皮肤溃疡及窦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并且容易复发,慢性皮肤溃疡久治不愈存在癌变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