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和多发性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及与脊髓相邻的组织结构,包括神经根、硬脊膜、脂肪组织、椎体,血管等处的原发或继发肿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1。脊髓肿瘤术后的常规护理内容如下:
1、监测生命体征。术毕将患者入监护室进行监护,护士及时向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了解术中情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高颈段肿瘤者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管床医生处理,同时密切观察体温,若体温超过38.8度,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以减少高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2、卧位。患者术后常规睡硬板床,根据手术部位确定卧位,高颈段手术患者取平卧位,限制颈部活动,颈部两侧用砂袋固定,保持头部正中位。其余部位的脊髓肿瘤患者术毕取平卧或侧卧位,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采取轴线翻身,即翻身时保持头、颈、脊柱呈一条直线。
3、观察伤口敷料。随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血渗液应通知医生或者护士更换。
4、四肢肌力观察。患者麻醉清醒后,护士便开始观察记录各肢体肌力情况,并跟术前比较,如发现肢体活动度较术前减退,即肌力下降应考虑脊髓出血或水肿,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措施。
5、疼痛护理。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术后仍有疼痛的症状,并且有的患者术后的疼痛比术前严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疼痛护理,教会患者用自我放松法和注意力转移法来缓解疼痛,并告知患者这种疼痛是暂时性的,会逐渐好转,适当活动关节,可有助于减少疼痛的症状;疼痛严重时,可遵适量给予止痛药。
6、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及引流量,如发现引流的颜色逐渐由红变淡甚至无色清亮,则提示脑脊液外漏,立即报告医师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弯曲、受牵拉甚至脱出。
7、小便护理。为了尽快解决排尿障碍的问题,应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手术后宜留置尿管3~5天后拔管,留置尿管期间试夹尿管2~3天,每2~4小时开放尿管1次,一般膀胱储尿在300~400ml时有利于膀胱自主收缩功能的恢复,也可通过记入量来判断放尿时间。对长期留置尿管者,为避免泌尿系感染,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1~2次,尿袋隔日更换,每2周更换气囊尿管1次,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8万冲洗膀胱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每日进水量需2500ml以上,达到自动冲洗膀胱的作用。
8、大便护理。脊髓肿瘤切除术后,仍有可能存在排便功能障碍,往往是便秘者较多,腹泻的较少。在饮食上应注意增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但要保证患者每日所必需的热量和蛋白质,同时摄取充足的水分。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排便时间、习惯,适时提醒病人,嘱患者每日用手掌在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20~30分钟,促进肠蠕动,以利大便排出。必要时可服用缓泻药,大便干结时可用开塞露。本组患者出现便秘者15例。
9、皮肤护理。患者术后卧床期间,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等不良刺激,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舒适、无皱褶,大小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保护皮肤。对肢体瘫痪的患者,要定时变换体位,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将身体抬起,不要在床上拖拉,以防擦伤皮肤;翻身后按摩受压部位3~5分钟,以免发生压疮。本组病例无压疮发生。
10、注意安全。脊髓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异常,对冷、热、触压等感觉较迟钝,甚至消失,护理人员应防止患者发生烫伤、冻伤、压疮、扭伤、跌倒,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的预防知识,千万不能擅自使用热水袋及冰袋。
11、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按摩四肢,顺着神经淋巴回流方向轻轻抚摩,用手指或手掌旋转进行揉捏,每个肢体按摩5分钟,每天2~3次。患者有自主活动的肢体,应尽量做一些日常活动,由健侧带动患侧活动,根据恢复情况从仰卧逐渐变为半卧位,待习惯后再转为床上坐位;卧床2周后,根据病情可下床活动,要有专人保护,防止跌倒;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也可以采用针灸、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化疗期健康教育及护理
12、化疗后饮食。饮食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给予患者讲解饮食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帮助其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提高免疫力,特别对身体较差的患者及因害怕化疗导致恶心、呕吐拒绝进食的患者,鼓励其进食清淡、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时用餐前可食用少许开胃食物。
13、化疗过程的技术指导。保护静脉:
(1)化疗前应做长期化疗准备的考虑,尽量做好静脉血管的保护。
(2)药物稀释宜淡、注射宜慢。
(3)做好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护理。
(4)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14、化疗后做好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化疗患者应用大量化疗药后,白细胞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易继发各种感染,应尽量安排单人房间,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保证温湿度适宜,空气流动。做好口腔护理,防止真菌感染及溃疡产生。有体温升高,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化疗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1)多数化疗药物可以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故应在化疗前30min遵医嘱用止吐药物,并严格掌握化疗药物的滴速,以减轻胃肠道反应。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程度。同时给患者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以增加食欲。
(2)骨髓抑制:用药前查血象,化疗后1周白细胞降低,多数经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后血象可恢复正常。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出血征象,嘱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排便时勿用力等;
(3)预防肝功能损害:化疗药物的应用加重了肝肾的负担,应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液体,24h尿量大于2500 ml,护理时应注意患者的主诉及皮肤黏膜的变化,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15、化疗后脱发的护理:脱发时使许多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特别是女性患者更难以接受。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及时安慰患者。强调脱发只是暂时现象,根据患者要求可协助患者选择假发,满足患者的爱美心理。
16、化疗后出院健康教育。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促使疾病的恢复。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锻炼,避免劳累;加强营养,不食刺激性食物;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修养环境,生活要有规律,向患者说明复诊时间,如有病情变化要随时就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