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胸心外科成功为1例高龄女性患者施行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让患者摆脱了多年的病痛折磨,也填补了我院在心肌病外科治疗方面的空白。
今年73岁的单阿姨,在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了活动之后的胸闷、气促,并逐渐加重。2008年,她作了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脏存在“室间隔局部增厚,左室流出道狭窄”;2009年,复查心脏彩超结果仍提示室间隔增厚,且左室流出道狭窄导致了左室流出道压差约为32mmHg(正常人没有明显压差);此后,她一直在外院辗转就诊,都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症状逐渐加重,至去年时,症状更加明显,缓慢爬2楼就会出现明显的心慌、气促等不适。2013年初,单阿姨来到了上海,在外院复查心脏彩超时,发现左室流出道压差已经达到了96mmHg,同时出现了明显的二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等,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建议手术治疗,于是她慕名找到了我们医院胸心外科的王志农教授。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表现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尤其在室间隔左室面更为明显。高度肥厚并向左心室腔突出的室间隔导致了左室流出道的明显狭窄、梗阻,血流阻力增加,并进一步导致左心负荷加重、心肌肥厚、舒张功能减退、心肌缺血等表现;同时,狭窄的左室流出道导致了血流速度的加快,可明显牵拉二尖瓣并造成关闭不全;最终,患者会出现明显心功能不全、胸痛,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明确诊断后,一般先采用内科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仅仅能缓解症状,无法纠正心肌结构的病理性改变,当心肌肥厚严重、梗阻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外科手术治疗就成了缓解患者病情的最有效手段。
外科手术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切除肥厚的左室流出道心肌,解除梗阻,并修复可能反流的二尖瓣。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非常注意心肌切除的范围、深度:切除过少,梗阻解除不完全,手术就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切除过多,则容易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同时,由于切除路径为通过主动脉切口,暴露困难,可视范围很小,需要在反光镜下进行操作,对切除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而手术完成后,患者还很容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跳骤停等多种非常危险的并发症,手术风险之大,让经验丰富的医生们也都如履薄冰。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风险,王志农教授为单阿姨拟定了一个专门的治疗方案。经过十余天精心的术前准备,她的一般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在麻醉科、血库、超声科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王志农教授和他的治疗团队经过仔细研究,反复权衡病人各项生理指标,决定行左室流出道疏通+二尖瓣置换术。2013年3月18日,经过近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获得了成功,病人随即被送入胸心外科ICU进行严密监护,治疗团队的医生24小时轮流坚守,随时处理病人的各类异常指标,终于让病人平稳度过了术后危险期。10天后,单阿姨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前,单阿姨笑容满面,因为她复查的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流出道通畅无梗阻,更换的人工二尖瓣也工作良好,更重要的是,困扰她多年的不适感觉终于消失了。临出院时,单阿姨激动的说:“感谢长征医院胸心外科,感谢王教授和所有胸心外科医生,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