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诊断是“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对此应有客观评价:
一、穿刺方法:
1、术中穿刺:由外科医生完成,由于胰腺组织的特殊性,在国内,并不是所有不能切除的胰腺病变,都能完成并取得有效组织量的穿刺活检。
2、经超声内镜穿刺活检:由内科医生完成,这个技术应用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国内仅少数三级医院有此设备,对那些新学会此技术的医生,其操作技术还有待提高。
二、效果
一般来讲,术中穿刺或活检的针对性更强,取材的成功率也更高,而超声内镜穿刺活检有可能取不到肿瘤组织。
国外超声内镜胰腺穿刺通常有病理科医生在旁现场做病理,穿刺量是否能满足诊断要求,也由病理科医生说了算,连穿数十针方能诊断者并不少见。而我国,穿刺多由内镜医生执行,也没有病理科医生相伴,由于担心并发症,常常取材不足。
由于穿刺样本量少,多数穿刺诊断以细胞病理为主,对病理学家的要求很高,在这方面,国内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三、穿刺并发症
无论是胰腺癌还是胰腺炎,都不同程度存在胰高压,对胰高压患者实施胰腺穿刺,出现胰漏的概率相当高,胰漏则进一步增加了胰腺疾病诊治难度。
四、穿刺部位、时机选择
如何减少穿刺并发症,我个人有一些不成熟体会:
1、如果没有或仅合并轻度胰腺炎,穿刺针应把重点放在胰腺周围肿大淋巴结或胰腺内肿块的实质部分,尽量避开水肿的胰腺组织。
2、合并较重胰腺炎或有胰管扩张时最好不要穿刺,待胰腺炎有所缓解后按上述第一条穿刺。
3、经保守治疗,病人已存活1年以上,病情稳定,也无明显的症状,仅仅为了搞清诊断而穿刺,对这组病人,我个人认为最好不要穿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