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胰腺癌”一旦出现“肝转移”则生命无多,但我的临床实践却不是这样,有不少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究其原因,诊断不精、治疗失当、失去信心是主要原因。
由于多数临床医生的影像知识所限,临床诊断为“胰腺癌+肝转移”者可能有以下几类情况,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效果和疗效也不一样:
一、胰腺区域(胰腺内+胰腺旁)恶性病变 + 肝脏恶性病变
胰腺区域、肝脏的恶性肿瘤同源
1、胰腺癌+肝转移
A、高度恶性胰腺肿瘤(主要指胰腺腺癌)+ 肝转移:部分患者化疗有阶段性疗效。
B、低度恶性胰腺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IPMN、等)+ 肝转移:由于演变速度慢,加上介入、化疗、手术都有效,不应轻言放弃,我有保守治疗存活超过20年的患者(请看我的文章“胰腺癌患者的希望奇迹诞生”)。
2、肝脏、胰腺区域转移瘤:
原发灶位于身体其它部位(通常是消化道),同时有肝脏和胰腺区域局部淋巴结)转移:在我的实践中,这种情况相当常见,找到原发灶,采取针对性化疗,找准时机采取进一步治疗,多数患者病情能得到一定缓解。
3、淋巴瘤累及肝脏和胰腺区域:
只要诊断明确,多数淋巴瘤化疗有显效。
4、肝脏恶性肿瘤伴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
按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治疗。
胰腺区域、肝脏的恶性肿瘤不同源
1、胰腺区域、肝脏双原发恶性肿瘤:罕见,如都为孤立性病灶,且身体条件好,经济条件也能承受,可分别行介入或放疗。
二、胰腺区域(胰腺内+胰腺旁)恶性病变 + 肝脏良性肿块
1、胰腺区域恶性肿瘤合并血管瘤等其它良性肝肿块
肝脏良性肿块病种繁多,总发病率不低,由于检查技术不当或读片能力低下,在发现胰腺肿块时,误将肝脏良性病变当做肝转移者并不少见(请看我的文章“胰腺肿块包含哪些病”)。
2、胰腺区域恶性肿瘤+肝脓肿:
常见于胰头、胆管手术及操作(胰头切除、胆肠吻合、ERCP操作、胆管支架植入,等)后,由于胆管向消化道敞开,消化道内容物返流,极易形成胆管周围肝脓肿,由于有明确的肿瘤病史,常被误认为肝转移。积极地消炎利胆,配合静脉点滴抗生素,2周后复查,多数肝脓肿能消散。
三、胰腺区域(胰腺内+胰腺旁)良性病变 + 肝脏恶性病变
1、胰腺区域良性肿块:
详见我的“胰腺肿块包含哪些疾病”。
2、肝脏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原发性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肝门部胆管癌,等。
四、胰腺区域(胰腺内+胰腺旁)良性病变+肝脏良性病变
1、胰腺区域良性肿块:
详见我的“胰腺肿块包含哪些疾病”。
2、肝脏良性肿块:
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复杂性肝囊肿、肝脓肿、肝脏炎性假瘤,等。
综上所述,即便临床上诊断为“胰腺癌 + 肝转移”,也别轻言放弃,只要仔细分析,不少患者仍能得到延缓生命甚至治愈的机会(请仔细研读我的“胰腺癌的希望―系列科普文章”)。
之所以如此众多患者未能得到恰当的诊治,除现行医疗体系原因外,对上述病变影像特征缺乏认识也是主要原因,大家可以从自身经历中想想,在哪个环节?有哪些医生能从容地仔细辨识、并有相当学识把握这些影像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