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吸烟可以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癌等。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更大的危害,并且这种危害远远超过其对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为100万,其中10%-15%死于吸烟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总的来讲,吸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机制危害心血管系统健康。
首先,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杀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十大危险因素,即年龄、性别、遗传史、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缺少运动、肥胖和精神压力。其中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可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其中一氧化碳与尼古丁是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主要物质。一氧化碳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系统,损害血管内皮完整性,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并因此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同时,一氧化碳可以与血红蛋白竞争性结合,显著降低其携氧能力,导致或加重组织器官缺氧。尼古丁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危害心血管系统,例如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压上升、损伤血管内皮系统、促进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无论一氧化碳还是尼古丁,它们对心血管系统的最终影响均是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导致心脑肾或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表明,吸烟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国外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是仅次于糖尿病的一种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高6倍,心肌梗死发病率高2~6倍。国内调查发现,在20岁以上城市与农村居民中,吸烟在冠心病事件中的归因危险比分别为15.2%与16.1%,在脑卒中则分别为10.3%与10.4%。由此可见,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危害,并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心血管健康、诱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是吸烟的高发人群。由于吸烟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而这些患者在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后仅有少数患者成功戒烟,因此这一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仍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必须指出的是,对于已经发生冠心病等严重器官损害者而言,吸烟对预后的不良影响更大,继续吸烟可以显著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危险性。
更为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常纠集存在,吸烟亦如此。不同危险因素并存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可以呈现出相加甚至放大效应。如果吸烟而同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则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对于存在其他危险因素者,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产生更大的危害。因此,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必须采取包括戒烟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控制的策略。
吸烟的危害并不限于吸烟者本身,其周围环境中的被动吸烟者可以受到相似甚至更大的危害。吸烟所产生的烟雾中尼古丁含量是吸烟者本人所吸入烟雾的1-3倍,一氧化碳含量高4-5倍。调查数据显示,被动吸烟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较普通人群高出25%-50%。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成功戒烟后,吸烟者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低50%,这一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所获得的危险度下降。
相关文章